- UID
- 16832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35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1-7-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西门子2012校园招聘-了解西门子人,了解西门子, 你梦想启航的地方4 x9 g; X U' B ?- B: G2 T
! w' e" n0 q; N _5 m, _
如果你已经毕业或即将毕业,你是否愿意加盟西门子,实现你的职业目标?我们总是在为我们遍布世界各地的1,640个分支机构,包括176个研发中心,寻找优秀的员工。如果你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毕业考试,并仍具有开放性思维和奇思妙想,你一定觉得西门子是开始你职业生涯的理想场所。. Q1 f- z; V/ @& m
$ o3 o: N( [/ n8 c
请关注西门子校园宣讲日程,西门子高管和员工将会和你共同谈讨热门话题,机会不容错过,欲了解详情,请登录西门子招聘网站:
. p* H7 i( S" q' O: hhttp://siemens.yingjiesheng.com
/ V; L1 c8 e- f0 w# V' l8 ^, hhttp://www.careers.siemens.com.cn1 w# K! H6 L. o" P
8 x6 h5 k5 x; h了解西门子人,了解西门子, 你梦想启航的地方
J+ O7 a) r# V2 P/ g1 P4 }9 A% ]0 d( ~* r. b
细胞有活力,机体才会有活力,由2.5万人组成的大型跨国企业亦如是/ R2 `/ d" e6 v5 `
# z' l0 q" C9 w+ d0 h每次新高管到岗,西门子都会依据英文名为他们取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2010年7月,程美玮的上任释放了一个重要的战略信号,这位有着宽阔额头、极具科学家气质的金牌经理人,在退休后再度出山,他也成为在中国深耕139年的西门子聘请的首位华裔东北亚区及中国区总裁兼CEO。程美玮是他的本名。
+ _1 e/ G/ |3 J& h: B$ M
, j- s1 w3 T/ j" R8 V与德国公司低调、平稳的风格如出一辙,程美玮履新西门子依然显得悄无声息,但这种低调行事的风格依然无法掩盖程美玮传奇般的职业生涯。2009年4月到当年年底,程美玮任福特汽车公司高级顾问,而由此上溯,在过去37年的职业生涯中,程美玮曾领导3家美国巨型企业——AT&T、通用电气、福特在中国市场开疆辟土。16年的中国经历,见证了跨国企业在中国推进本地化的历史进程。这些“中国”特质也正是西门子看重他的重要原因。& S' F$ Z9 I7 ]
: d9 ?& t% e3 z }% o; q“从何时就确定要寻找一位中国人担任我们的领导,我相信这样的想法也许只存在于最高决策者的脑袋里,但是让西门子从一家德国企业转变为中国企业,逐步推进本地化进程已经变为现实。”西门子东北亚区企业传播部负责人许国祯表示。
- t' ~& f2 `0 S, C0 M' s; F4 L& s9 y, `
现实确实极为鲜明,程美玮上任后不到3个月,公司三大业务领域中,东北亚区医疗业务总裁变成了吴文辉,能源业务总裁变为了姚振国,而许国祯自己也是一名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台湾人。在西门子中国区的“政治局”中,地地道道的东方面孔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
4 J5 w5 c, n, z# o' W0 M' j0 n* k: z, H- |. h; r5 r
虽然本地化的声音在此次变阵中被反复强调,但让西门子中国更中国却并非一朝一夕。从业务角度看,西门子早已经脱离了早期从国外进口产品到中国销售的阶段。在经历了中国制造与国外进口并行、中国制造而后进行出口,直至今天将中国作为设计、生产基地和销售中心。上个财年,中国已经时实现了55亿欧元的总营收。这样的历程足以让我们将这家老牌企业“德国”的成分在中国这个第二大市场逐渐隐去。
$ n, C$ n9 n2 ?7 b8 o3 q( g5 d Y5 Y+ b
“我们可能比中国企业还要中国,因为他们很多企业的技术核心还是在国外的,而我们将原创的设计就放在了这里。西门子中国的16个研发中心完全可以开发出优秀的产品,且不仅仅针对中国市场,日后我们还会增加研究机构,让这里成为西门子全球的研发中心。”许国祯表示。) O, X: r1 }# T5 r! }
, X8 m% Y: q* q
业务的本土化必然带来人才的本土化。如今,西门子中国的外国人在全部员工中的比例已经不到1%,一方面是从上至下的本土化推进,一方面是经历多年的发展,西门子中国已经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本土经理人,本土化也成为水到渠成之事。
, [% q$ J% C( \4 K8 n+ i$ r- Z5 w. A6 E8 A, r/ R
尽管做生意总会有压箱底的机密,但是和大多数高管一样,程美玮也带来了自己的新官三把火。其中包括“以人为本”、“发展为先”和“品牌为重”。而人才一项恰恰被程美玮放在了首位,因为这才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 {+ I& W1 q: y) R3 x
8 C& r1 n0 v% l
屈爽:西门子工作1年、工业业务领域、Sales100项目第九期学员5 a+ Z/ M+ W* h
张宜培:西门子工作8年、工业业务领域、组织发展部项目经理、Sales100项目负责人2 O# @3 D! }% s3 D0 i
+ G' b8 Q Y! i( U. WSales100项目,屈爽最早还是从同学那里听说的。作为本科毕业后,工作两年再次读研究生的他来说,自己的同学已经早他两期成为了西门子工业领域Sales100项目的学员。
' C" E1 e; p# B* K5 h
/ `; P; x1 _- V8 d; x+ c, q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早我一步到西门子的同学刚刚下班,他一身西装,谈吐得当,俨然已经完美地从学生转变为职场人。这是我想要的未来。”屈爽表示,“幸运的是,经过这个项目一年多的历练,我如今在别人的眼中也有了这样的蜕变,他们都感觉我的沟通能力更强了,而且所学的自动化专业知识也派上了用场。”在面对几个不错的offer时,西门子因为有这个Sales 100的项目,所以更吸引了屈爽的目光。
8 [" k# ^% C3 x R0 L# P" D: b& U/ w1 a5 F
如今,这已经成为西门子中国一个颇为成熟的针对年轻人的项目,从2005年开始,至今已开展了10期,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销售人员,人数占到工业业务领域销售团队的15%,覆盖全国60余个办公地点,一些早期学员甚至已经在企业中担任了管理职位,张宜培正是这个“Sales 100”项目的负责人,用她的话说“红旗插遍了全中国”。- h, ^) P8 o# I. N: k5 l
- s0 O. d0 e) P1 f$ n. F/ w1 N这样的成绩源于西门子的前瞻性。6年前,工业产品销售感到人才匮乏,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产品渠道下沉,地方城市急需销售人才,由于优秀人才普遍流向一线城市,各级省会城市招聘受阻,二三线城市显得更为艰难。但从业务角度看,二三线城市只是西门子征程的第一站,未来还会有更深入的市场需要开发。
8 T3 a) y3 U/ n. R* m0 w( }8 ]
* n0 V# F9 b! w0 H, X9 h* Z表面看来,销售人员,尤其是中低端的销售,市场中相对来说并不紧俏,但是西门子并非简单销售某件产品,而是要为客户制定整套的解决方案。只有自动化相关专业的销售,才可能在专业技术和增值服务上,让客户有更好的体验。从竞争对手中挖人并不是西门子的第一选择。
" w. C+ X3 |8 I4 k( t q% c2 H6 z; s+ N
“我们要培养自己的人才,发挥内部的力量,利用好工业自动化与驱动技术培训中心、管理学院和工程公司的资源,从技术到软性技巧,全面打造我们自己的人才。他们会有更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企业忠诚度。”张宜培表示。
+ D6 ~. e# [1 x. i% p; Q s3 K
8 ` E4 j2 C8 lSales100项目因此应运而生。在近两年的培训中,公司会用半年多的时间向毕业生灌输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里14万种产品的相关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沟通、谈判和演讲技巧等软性能力。更突出的亮点是他们的第二个阶段,让学生真正的进入西门子的某个工程公司进行项目轮岗学习。这也是他们所强调的“learning by doing”。
/ A% N1 n& P3 ^ N& t7 d+ }+ N7 W1 K3 R% d3 m1 u9 w$ ^3 ^" M/ p
正是这个“做中学”让屈爽感到格外有趣。“我开始以为这个项目只是固定的上两年课程,后来发现,个人可以发挥的东西很多。除了接触工程,在兴趣上同样如此。比如,我自己很喜欢做一些视频,在和张宜培沟通后,我就为这个项目做了一些宣传品。这里可以让我有许多发挥。” f, f2 L* U; ~# @; a* b6 W
1 p( [3 ?; E% O
事实上,张宜培也在其中承受着巨大的挑战。“领导对这个项目的要求是,‘最重要的是质量。’”为了这个质量,她不仅要依据业务发展随时优化调整课程、不断运转项目,还要耐心的指导每个人的学习甚至生活。不久前,张宜培甚至向正在筹备婚礼的屈爽分享了一个详细的excel表格,告诉他要在婚礼上要关注哪些具体内容。这些额外工作在张宜培的眼中都是值得的,“不仅因为销售是我们的未来,年轻人对第一份工作的职场体验也关乎他们自己的成长,所以我不能疏忽每一个 人,因为他们都是不同且优秀的。”
' Z$ E" g- m, R5 c) W# z5 i+ {3 ?4 k0 G( w$ [# a
继Sales 100项目后,西门子中国工业业务领域在去年再次推出了R&D100项目,希望可以在新的领域对新人进行培养,建设更好的人才梯队,满足业务的持续发展。
4 [* o; R' A. Z/ X W/ I
- l0 e6 @1 o# V" |; ]6 Q
) F9 V( C$ f! i8 E% Z刘思维:西门子工作6年、西门子研究院、项目经理& y/ D% E, k0 \
, h' }4 K" V6 [) S第一次到西门子面试,刘思维还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当时的研究院还只是技术部,在没搬进总部大院前临时租用了望京花园,外面看起来很朴素。”此前,刘思维心目中的西门子是“高端”的代名词,这不仅源于父母对西门子的了解,也因为中学时偶然在电视中看到的关于西门子的采访。“感觉办公环境很漂亮,这也是我在毕业后在西门子网站上投递简历的原因之一。”
' e9 q# I0 L! S% u- Z4 R+ b
9 R* d6 G. j0 {( P' L: I T7 X好在走进去后,这个貌似简陋的办公楼内别有洞天。事实上,当时懵懂的刘思维还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成长和西门子研究院的成长完全是同步进行的。2005年底,也就是刘思维加盟的同
& P" ^$ R& t& L# z5 N年,西门子开始筹备成立中国研究院,如今,中国研究院也从当年的四五十人壮大到现在的340余人。表面看来,6年时间人员两次翻番,对发展迅速的西门子并不算奇迹,然而,对研究院来说,2 W, u p$ M! G3 v: [
每增加一个人,都并不容易。
# T+ O* u9 j1 T
, L- F5 H7 F% @, W西门子研究院院长徐亚丁曾表示,要建立一流的研究院,其中具有执行和思考能力的人寻找起来还算相对轻松,但要吸引那些有创造性思维、战略性眼光和前瞻愿景的人才就要下大力气。
8 } ]9 V! @1 Q0 K. A
+ c% P- M5 g$ M/ U) A: a: T. R在精尖人才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培养就成为领导者的首要工作。一方面,他们着力对现有研发人员进行管理学院的相关培训;一方面通过“创新教练”的管理模式,由经理人不断提问,从而引发员工的思考,让团队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商业水准。刘思维就曾经遭到类似的挑战。
8 z" P Z9 Y. g4 _2 P( v
z0 q; r7 V+ w( X; \( \* z( F5 M( F作为专业爱好者和技术达人,最初刘思维在提交某些研究方案时,会充分准备相关技术问题,但在汇报时,老板往往抛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技术是世界第一,那么第二是' R. T% T- T0 A9 u4 @4 V
谁?在西门子的应用是什么?”
3 }5 v$ P- g5 K6 I
3 X' P* b M% o+ @ “一下子就把我问住了。”刘思维回忆说,“开始感觉很添堵,因为都是我们精心设计的项目,我们也自认为技术领先,领导却总问这些‘不相干’的。后来经过不断磨合,我们意识到,
2 m: W W! B1 l: X0 ~. }5 C& C要体现我们的价值,就要看其他部门对我们技术是否认可,换句话说,会不会买我们的技术。”如今,研究院的人都意识到,负责人在用这样的方式提醒团队,要学会将技术和商业相结合,创造: H/ _/ n) c8 k6 S0 K1 s8 }* j
出真正对公司有价值的应用。0 V+ r& K$ D* i% v+ g% a" D: X
$ g" ]* q8 S, K- [; P/ l9 ]! j在西门子其他部门的眼中,研究院仿佛是世外桃源,但事实上,这里生产科学家、生产管理者也生产科学家管理者。既不想丢掉专业,又希望可以管理项目的刘思维,就有一条非常适合他的职业发展路径,即项目管理(PM)。“PM at 西门子”正是公司HR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公司领导力框架三条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 O+ V: T1 n1 h X& e- U" u" ^7 w( O
马子业:西门子工作7年、能源业务领域火力发电集团新技术部总经理. H$ k" t9 d( q
( _8 f4 u; J p( @从2005年开始,马子业所在的一家小型合资公司遭遇了很多困难。虽然公司的技术非常先进,可以接到几亿元的项目,但因为企业实力有限,在实施中往往一拖再拖,客户怨声载道,投诉越来越多。也正是在那时,公司会被西门子收购的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马子业既感到不安,又似乎看到了曙光。
1 x1 O, g, i0 ^4 Q* F' V0 A' _9 \5 O# y& q8 }2 _# W5 X$ U" o
“肯定会有不安的感觉,不知道自己被安排到什么位置,但同时也感到很开心,因为体会到了西门子的实力、规范化和相关的支持,项目执行的越来越顺畅。作为搞技术的人,这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
0 d& M. f0 k" p+ ]4 Z5 o6 l9 J6 h: n7 I. `+ U! b. t, P
事实上,马子业和同事的不安,在半年内很快被打消了,他们发现,西门子没有大范围的调整组织结构,“只是将规范化的做法不断往里面引,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全盘推翻业务流程。”马子业表示,这种渐进的变化,保证了业务和组织机构的平稳运转。也让他们这些被并购的人感到很安全。; O5 O1 M0 u7 q6 ?5 v# B% c
2 `2 ~" E8 h, e$ [: L
磨合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对马子业来说,管理上需要适应一些新的流程和管理要求。比如,西门子强调合规,而在之前的国有企业和小规模的合资企业,这并不是核心问题。项目上同样如
( ]) O$ F# X; G. ^* B& `此,西门子有严格的合同谈判流程,有销售、法律、售后等人员进行相应的评估,每个人对自己的管理领域、工作内容和决策权限都有清晰的认识。
9 E) x: I; S' v5 ?. b: ~! |8 H
) I: @/ F4 y6 |6 c8 j3 r7 s: f但是,管理的精细度和管理效率似乎有着天然的悖论。在如此明确的流程下,很容易丧失了以往小企业“短平快”的优势。但这在马子业看来,并非不可调和。“效率和当事人的决心相关,和流程是否冗长没有必然联系。我们认为重要而且正确的事情,就会不断推进,流程就不会成为核心问题。当员工对事件的重要性和正确性感觉模糊的时候,我作为领导就会帮助他进行判断,如果我自己也很犹豫,也会请教我的老板。” j8 w( C2 h8 d R7 d
* b) r% E2 j/ {; L! {0 ^( L8 U/ [
虽然马子业在加盟西门子前,读过MBA,也领导了五六十人的团队,但是在这七年时间里,他感觉自己的管理能力还是有不小提升。这不仅要归功于个人年龄增长和实践中的历练,西门子完
5 D' g1 n* x2 d8 c$ x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为此进行了强有力的助推。4 |2 A: I6 W' {, h7 ?
% C5 J5 ~' B! b: ~, y8 @# v
对于中层领导者,在管理中难免沉迷于业务推进,而经常性的、有系统的培训不仅可以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管理技能输入,还可以不断去提醒当事人,如何避免管理缺陷。技术出身的马子业是个追求完美,习惯直线思考的管理者,在工作中难免有些“暴脾气”,这些个性导致他以前惯用直接“指导”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员工,没想到,一次在他认为的“指导”中,竟然激起了下属的强烈反应。5 ^+ H8 C* W8 I) |; s2 r
2 ` P5 j* Z0 q: E
“这之后,我有了很多反思,可能我的处理方法确实有不当的地方,虽然这样的沟通,效率好像很高,但是在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不需要管理者马上做出决策。对管理者的培训就会在类似的方面提醒我,要让当事人自己发现问题。现在,我在努力进行改变。其实经理人也是人,需要不断的进行提醒,否则容易发生过火的事情。”6 ?% a. q$ r3 f5 W: z9 o
2 X% P1 X% Z6 r* h3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