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砖塔胡同,一老人正驻足观看贴在84号院外墙上的拆迁通知。 木门斑驳,屋檐落草,庭院宁静,位于西城区砖塔胡同西头的84号院,因鲁迅先生于此创作出《祝福》而闻名。但日前,该院门外贴出通知称将要拆除。昨日,该项目拆迁办介绍,砖塔胡同84号院及附近区域,将要建回迁楼和学校。西城区文委表示,该院并非文物或挂牌保护院落。
w8 o/ V4 p. \# s: [6 g 居民
8 ]3 I6 {, [/ E4 X# ?8 X “鲁迅住过的不能保护吗”
; A1 p5 f* o$ M6 z8 K0 y' P' i2 J6 }* `+ g 《新京报》报道,“说拆迁从2005年就开始了,但一直没拆。看门外的配售办法,这回可能得搬了。这是鲁迅先生住过的院子,不能保护吗?”昨日下午1点左右,砖塔胡同84号院门外,一位70来岁的居民说。 8 A# Z& @0 F) B& {
院门外,墙上写着“拆”字,门上贴着一张“丰盛危改小区西区C区项目定向房配售办法”,上面写明:丰盛危改小区西区C区项目定向房的配售房源位置为丰台区张仪村。其所列举的配售范围中,砖塔胡同84号院在列。该“配售办法”的落款为一家房地产公司。 & }+ y0 |" Y) Y& `
“这两天一直有拆迁办的人给我打电话,要我过去谈拆迁的事。”居住在砖塔胡同84号院的居民称。
4 M, C( U- j( b “砖塔胡同有胡同之根的称号,拆之可惜。”昨日,一名文保爱好者听闻砖塔胡同内被涂上了“拆”字,焦急地说道。
A: x* w' @$ r) D 西城区政府 + C" b) T& ^6 Q4 N" |- g
非文物或挂牌保护院落
5 e2 Y: v* ]; [+ v! N* ~! B5 M1 R 昨日,据驻扎在砖塔胡同84号院不远处的丰盛西区拆迁办公室介绍,拆迁涉及的砖塔胡同84号院及附近区域,将要建回迁楼和学校。 1 @( k0 q- m- v0 f% X! r q8 H
“这个房子已经翻建过多次。”西城区金融街街道办砖塔社区岳姓书记表示,丰盛危改小区西区C区拆迁所涉及的砖塔胡同84号院,并无文物身份。该说法得到西城区文委的证实。 8 Q1 n1 Y! v# }% F$ Q2 ~
昨晚7点5分,西城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称,经他们了解,砖塔胡同是北京最老的胡同之一,目前虽胡同两侧建筑已面目全非,但胡同肌理尚存,不可能拆除。此次准备拆迁的80、82、84、86号院部分在规划中是绿化用地。
8 S: V% a* M* `! o. V0 E 约半小时后,该微博再次发布称,砖塔胡同为实现风貌协调区规划需拆除的80、82、84、86四个门牌号,均非文物或挂牌保护院落。
1 n; p* D! i8 j ■ 追访 # f' i+ n# N3 f
84号院常有鲁迅研究者参观
5 p3 D* w4 ]0 Y& ?) P; l( a “这个院子常有鲁迅研究者来参观。”昨日,居住在砖塔胡同84号院50余年的王女士介绍,院子里北侧的一间房屋便是鲁迅的“故居”。
" `9 K2 g1 E6 {0 ^4 b. g 王女士翻开家里一本相册,指着一张泛黄的照片说,照片是1976年前,日籍鲁迅研究者来参观时拍下的。记者看到,照片上,鲁迅“故居”的窗户是用纸糊上的,屋檐也是老式的。
( F+ M) _* ?3 k8 z, z' \ 王女士说,以前,鲁迅居住的房间外墙是青砖,大门则是对开的两扇。不过1976年地震后,由于房屋受损,后来的房主就将房子翻建了。翻修后,现在成了单扇门,砖也变成了红砖。 3 A. _* B3 Y5 A' x' P
“不久前,还有日籍的鲁迅研究者来,又拍了照片,刚好能表现这个院子的变迁。”王女士指着相册中的另一张照片说,她已将照片全部扫描成电子格式保存,“拆后,就看不到这个院子的样子了。”
: B! K0 V3 f. e3 q6 L ■ 背景
7 W8 u4 H1 k# A: `) d0 x6 k( Q% ^6 C 名著《祝福》诞生于84号院 4 s: S2 j! K2 g# v
昨日,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彬先生说,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北京生活了14年。其间,曾在北京绍兴会馆、新街口公用库八道湾11号、西四砖塔胡同61号和阜成门三条21号居住过。在砖塔胡同84号院,鲁迅创作了著名的《祝福》,“其他3个地方都在保护中,如果砖塔胡同84号院被拆,意味着研究鲁迅在北京活动和创作的地点就断了线。”王彬说。
$ b4 J( h+ z* c* @' \ Y N" d# c( o. w# r
果然是不需要鲁迅了
6 g' g! _* P$ o8 i;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