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42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26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中国移动的增长趋势仍然保持着,但是势头正在逐渐放缓。作为中国最赚钱的三大公司之一,中国移动2010财年实现的净利润增长幅度远小于中国石油的 35.6%。尽管用户数仍在持续增加,但“增长型”的中国移动正在面临越来越明显的成长瓶颈,用户增多ARPU值下降,数据业务发展似喜实忧。如何在竞争 对手围攻下突破重围,重拾“跳舞大象”的风采是未来一段时间将要面对的问题。& W& l: M4 C; c; R
4 a: W, H+ p/ w7 h
用户继续增长暗含隐忧
- f8 o9 L& u0 D: c& s" g$ i
( k1 b9 V7 k% z 中国移动2011年的用户发展基本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健的趋势,开年的两个月中上客数呈现增长态势,2月净增用户565.1万户,增幅较1月份的526.3万户继续提升;两个月内,累计增长1091.4万用户。这样的业绩仍值得关注。
6 d: `1 u; `2 p* N: i/ Y- O2 I# M6 ?) q8 F) B0 j# B
不过尽管用户和收入仍能保持增长,但是投资者还是表露出了对公司未来的狐疑和忧虑。21日消息,投行高盛调低了对中国移动的预期,目标价由87港元降低至82港元,持中性评级。高盛称,因应中国移动资本开支增加,下调其11-13年度每股盈利预测1.2%-5.9%,至人民币6.31/5.98/5.76元;估计在较弱的3G网络及手机影响下,该公司于移动市场的占有率,会由2009年的81%,逐步降至2010/2011年的77%/74%;认为该股已合理反映估值。: k6 n) W6 p0 d( A" k
8 M, n. T- t6 D# k/ P5 g' z4 G% _& | 得益于通信市场较为充分的竞争,市场变得更为有利消费者,电信运营商已经难以保持垄断企业的高成长回报。根据中国移动16日发布的2010年业绩,营运收入为人民币4852亿元,增长7.3%;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1196亿元,增长3.9%。与中国石油35.6%的增长幅度已经不在一个数量级上。4 K; r1 I. ~! E
) j8 T% i* ?! @" \8 P% }7 ~
尤其是为维持用户增长,新财年中国移动将投入更大的成本,包括网络质量、服务提升和营销加大,这使得新一年的成本支出大幅上升。中国移动的资本开支结构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基础网络建设在整个资本开支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44%大幅提升至53%;对应到投资金额,从546.92亿元增加到701.7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28.3%。
0 o: c8 F/ a2 _+ w: j
( R8 K' G! U. @6 Q 作为一个“成长型”公司,新的一年增长与消褪并存,惊喜与隐忧将困扰这只舞蹈的“大象”。这一点福布斯2000企业排行榜(2010年)中可窥见一斑。在综合分析了销售额、利润、资产和时长等因素之后,美国的AT&T占据了通信服务类得榜首位置,中国移动的排名仍远远落在后面,位居第四。
* p0 E* f' h2 ^( B6 S3 i r3 }7 W1 D; U6 w; E! }$ i& F7 L
基于中国移动的业绩报告,截止2010年底中国移动市值为12000亿元人民币(约合1830亿美元),而截至去年第四季度,AT&T的市值为1720亿美元。在用户数上,中国移动5.9亿,约为AT&T和T-Mobile USA用户数总和的4.5倍。但是2010年AT&T营收为12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159亿元),远超过中国移动的4852亿元人民币。公司的内在竞争力似乎尚有记得的差距,尤其是在资费还将不断下降的未来,中国移动开始体会“成长的烦恼”。
, i. C2 ^# G9 s+ e. C& l
" n. ?& { w- c M: u 最赚钱背后承担压力- h( w& E; o/ J
* l) [* U. n- ]2 i5 ]! m; k 一年近1200亿的利润,中国移动有着全球运营商都羡慕的庞大市场。截止2011年2月,中国移动麾下吸收了5.95亿用户,这一用户规模还在不断扩大。9 T6 u. i* |0 v" K& S* m
, b# |) Z* M7 I
此外,中国移动不仅仅是中国最为赚钱的公司之一,更为重要的是其品牌价值远超其他与之齐名的中国企业。英国品牌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全球金融品牌500强(Brand Finance Global 500)》年度榜单中中国移动排名第二十五,为中国企业之首。据估算,中国移动品牌价值现为193.17亿美元。
% L5 @+ X& b( l/ L1 s' @8 g' U% O- V1 Q! U4 L- [9 V
有意思的是,中国移动的这种知名度,倒是可以用另外一个解读来做注脚。在“2010年度搜狗输入法企业热词”排名中中国移动位列第四,仅仅排在了因为爆出连续跳楼事件的“血汗工厂”富士康,挟持用户和360杀毒大战一把的腾讯和总让中国人买不上票回家过年的中国铁路之后。中国移动的知名度常常尴尬的和垄断、乱收费等词汇联系在一起。3 l0 _. S2 ? i: b9 |* L5 U- D
" z1 T0 u4 c/ h; @0 y0 ] 王建宙在香港称中国移动仍然是“增长型”的公司,用户数的持续增长,尤其是3G用户数量增长,成为增长主要动力。但问题在于,这种成长已经不再想当初那样轻而易举。) Z7 A' M* ?8 R
: E$ L/ y1 G! p3 C+ s$ f% b9 Y “现在的压力非常大啊!”来自中国移动基层公司的一线员工感觉更为明显,“其他两家运营商对我们用户市场的蚕食太严重了。”
% s2 r3 O1 N, P3 _9 p; c$ ?& y
% U* s4 A! V: K" L6 u/ L! g0 S 尽管用移动拥有全球运营商羡慕的广阔市场,但是近年来随和电信业的高速发展,用户的扩展已经到达临界点。中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但其中有近9亿在农村。中国移动手中掌握的城市用户已然饱和。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在业绩报告会上也坦言,未来新增用户主要来自农村,而关于目前的业绩下滑趋势,他解释到:“中国移动ARPU持续受压,主要是因为新增客户来自农村,预计未来仍会下降。”! _+ U* m/ j; E- C- [
$ W6 r, R3 [* e6 K. x8 N& G0 ^4 h( O 转型可能性思考遇阻4 \6 C. t' [3 r+ u; j9 M, w
?9 B3 p$ L+ D& I: f: ^& U/ |
持续增长的用户和稳定的收入来源或许就是一家企业盈利的基础。但对于一只脚伸进科技领域的电信运营商而言,唯有创新才是企业成长的动力。. k, {; O% V) n4 \8 J
z3 p8 z/ I& z, k0 V 发展包括高、中、低端用户,形成规模效应是做大通信业这个蛋糕的关键点。但是仍然主要依靠规模增长实际上还在延续2G时代的思路;在3G时代,这样的思路或许能够延缓运营商王冠光芒的“褪去”,但是并不能真正改变王者末路的结局。- m* X4 J% ~' ^# v' B
1 Z. g- {3 k& B
对于老牌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更为迫切的则是转型问题。只是转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则显得极为棘手。中国移动早前就提出做“移动信息专家”。这与中国电信提出的做“综合信息服务商”如出一辙。; w" u( e) G v( b; k9 n+ W% d
1 P% W. @7 C+ A9 V7 G/ J: F! @- F
一直以来,在许多场合中,机遇发展数据业务的中国移动高层都会用AT&T作例子。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曾表示,平均每一个AT&T用户的数据使用量是800M,而中国移动用户的这一指标则远远低于AT&T。
. e1 F& p3 i9 R# \5 s
1 d, t: N' H& K+ @% p; ?/ t- N2 B ] 可喜的是,2010财年公司的移动数据业务做到了超过30%的占比。但是这样的比例背后,有多少是真正的用户需求。通过捆绑营销的方式,许多业务被强行推送到了用户“手中”,但使用率确以长期难以保证。“实际上,现在很多数据业务指标都是通过绑定或者赠送的方式来完成的,因为类似手机视频这样的业务,对一个小县城来说并无实际用途,普通老百姓的手机也不支持这些数据业务。”一名中国移动的基层员工这样认为。
. u! w+ G' L: B# E" W/ w
" }: |: [( |3 u/ V9 k( h& E 中国移动数据增值业务虽然超过30%,但是经过多年的“猛推”,也仅仅是首次达到这一指标,而且近几年没有有效的突破。一边是专家们振臂高呼要重点发展数据业务,另一边却是中国移动赔本赚吆喝。
8 ?- M8 b `1 u8 Y3 }( |
0 o" t' X4 d- G; g; H2 R$ a6 K4 V" @ 在移动业务上,中国电信携天翼3G概念强力突袭,借助固移融合的优势,中国移动的许多客户开始流失;在3G业务上,拥有最多现金流的移动明显不敌手中拥有iphone这种极具号召力终端的中国联通的气势。此中滋味,中国移动的员工冷暖自知。
0 d ^8 ?/ v, b; f8 n
7 a( x3 M' a$ x+ S, H( | 不仅是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ARPU值在继续下降,甚至和日韩欧美差距进一步拉大。毕竟当年依靠短信业务“一招鲜吃遍天”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或许我们会将问题归结于其创新热情的消减,有空心化发展的危险,更糟糕的是,这样下去势必影响TD的创新发展。但问题在于,当下的市场环境,什么样的创新应用才能吸引用户。所有运营商都面临这样的困惑。
' {4 O6 G+ N) o6 d( A9 |
; E% i; w/ T4 f9 D6 h2 @! ?《通信信息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