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76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79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 _# O! q) |% F, Y K$ V8 b' R# Z7 ^: I. v* X e/ @
8 A" {) R1 W, e; t" F- u
5 b* M/ T- i/ Z0 \* o) k
" r) h( i5 E, i4 Z0 L* q; |" E1 g1 R) V
7 M9 E! t s! w6 ~+ Y
1 k8 y! [ N/ N y/ c) z; j
1.缺乏信仰 3 Y W# f- F U" A
- P$ S/ H9 p, a( b5 y
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对自己这一生的期许,简单说就是,这一辈子你要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孔子吃糙饭,喝白开水,睡觉的时候,连枕头都没有,就曲着手臂当枕头,但孔子说“乐在其中”;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别人看了都觉得这种生活没法过,但颜回却能做到“不改其乐”。为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追求的是什么。 4 [/ s7 F7 I0 A% i
% f/ j+ r6 S7 f* ^4 n2.来自于比较 . W3 _2 r; M- M3 v0 l/ b, C: Q
1 {! }6 [7 f# W" ^: p
西方谚语说:一个人幸不幸福、快不快乐,不取决于自己取得了多大的成就,而是来自于邻居看自己的眼神。当人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更幸福时,快乐就要远离我们了。
$ m% D. c; i+ Z; r9 Y( i# l4 a. S
( y3 q0 Q* [ }9 L3.身处快乐而不自知 9 H0 _0 a' ]3 v6 \8 L
4 u' ?" y9 _' Q- H一盏一直亮着的灯,你不会去注意,但是如果它是忽明忽暗的,或者是时明时灭的,你就会注意到。同样,有时我们会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而我们自己却茫然不觉,只有当有一天我们失去了,我们才会惊觉。
0 m' d" u8 y* W+ w2 U: ?0 y5 f: N- j& h2 n1 e* Y0 i4 y" r
3.对美好事物不感动 3 ~$ m4 | n* Y. o: A
+ j4 y! K3 O0 o! `3 p8 g1 v8 A
“东风无一事,妆出万重花”。我们可能没有创造美的能力,但对于大自然创造的美,对于他人创造的美,我们是否去欣赏了呢?对自然美、艺术美、心灵美、生活美、创造美,我们常常视而不见,浑然不觉。
- c. p, o$ G' M+ W( P! `6 t, q/ n' L* w0 j! A- B* E
4.不懂得施舍 9 d, I1 y8 M: Q9 W
, u& H1 D7 P0 |% G, m宋代张商英说“乐莫乐于好善”,一个懂得付出而不是单单索要的人才会快乐。施舍不是富人的专利。向灾区捐赠几个亿是施舍,给陌生人一个微笑也是施舍。 - f! o6 W5 T# s! i8 h, G- F0 G
' v3 L7 n9 M x
5.不知足 ; b, F! ~ q* w: ^9 p+ T7 `
% \( n$ C: t: w0 v4 O, Y' ^# O
一个人要得到多少才会满足呢?欲壑难填!
1 o( g: A K9 F7 {1 O; @6 s8 j
# d: {* e, i' K, n/ H( S/ k当你为没有鞋而不快乐时,你有留意那些没有脚的人吗?知足常乐! # u4 E* @1 {1 j* I% e0 p
" y j- g* {5 \7 w: y; z$ [5 t哈罗?阿尔伯特是美国加州大学的教务主任。一次,他走在韦伯镇西道提街,心里充满着工作中的不满与困惑,因为他已经失业了,现在正准备找份新的工作,他像一个一蹶不振的人那样在路上走着,完全丧失了信心和勇气。
) q4 U4 y% d9 r% }5 F
& ^/ |$ w2 M6 F* \就在这时,突然之间来了一个失去腿的人,他坐在一个小小的木头平台上,下面装着从溜冰轮椅上拆下来的轮子,他两手各抓着一片木头,撑着地让自己滑过街。
6 ~8 Q8 ]& R/ d
, [6 P. n c `/ \ }哈罗看到他时,他刚好已经过了街,正准备把自己抬高几英寸上到人行道来,就在他把那小小的木头车翘起来的时候,哈罗的目光与之相对,那个残疾人很开心地对哈罗说:“你早啊!先生,早晨的天气真好,是不是?”当时哈罗感到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哈罗想:我有两条腿,他却没有腿,然而他却那样快乐,我还有不高兴的理由吗?于是哈罗变得更为自信,高兴地向前走去。 1 y G7 q T4 C: o9 O+ N$ U3 W
$ z% z* o. h5 O
6.焦虑无处不在 / f( v/ m9 D3 J9 m% Y
& Q- r( V& P7 S* E; k$ w
比如安全焦虑、财富焦虑、健康焦虑,以及孩子的教育就业焦虑,特别是归属焦虑。只有无忧无虑的人才会快乐。
( l0 e) u! { w8 b) k, N( P% N- b1 d
8 O; T, i: B6 _; R% O1 L% \8 h( y7.压力太大
" n2 S' ~ d" [% J4 a) c Z! X, K' B# Q& y$ m7 z7 K9 V
有政治上的压力,工作上的压力,家庭上的压力,情感上的压力,经济上的压力,人际上的压力,精神上的压力以及身体上的压力。 " ]# v# W: P) ?1 b
) O. V: z% _6 i0 T G& V; p8.标准太高
; |* m" g7 O# b& y0 u3 ]* u. o7 B+ F! F7 p6 X4 L
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人。“我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 ) I$ @% M z; s$ N! z& e8 b
5 V% G6 p) q- d: i+ J用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他能做到,为什么我做不到?” . C! U K" H( |$ }( r1 a! y V
4 I0 y6 V: ^) N" ^- D0 f* @
9.不敢坚持做自己 8 h2 z, o( I5 n1 m
6 Q8 [& A1 M) J, i5 D5 I
一个人成为了父母的好儿子,成为了妻子的好丈夫,成为了儿子的好爸爸,成为了朋友的好伙伴,成为了同事的好搭档,但一个人如果不能成为想要的自己,自己总和自己打架,这个人就是不协调的,自然也很难真正的快乐。
0 G& J- Y( S, |6 D! O# s3 n
( A1 i) r. Q6 b/ W' z10.单调与规律
0 w) G) S; R* ]) @( p& I
, M) K4 q0 U* Z5 O* [, _* e* I) ^为什么富士康在短短的时间内会发生多起“跳楼”事件?因为人不是灰色的蚂蚁,人生过分的单调和规律会使人失去快乐。
2 ^. V. o) q' j Z7 k! W% L# K7 e5 @" L& `' \" {+ W8 N
11.活得太闲、活得太忙
! I3 m+ K6 p2 q, o$ b& ]& P/ y2 K# B6 }) O* [5 E
活得太闲,人的价值得不到体现,会不快乐;
' j0 G" c, e+ T1 b7 F6 N4 i
6 Q: I2 A) ^( T3 ^6 s6 u; x活得太忙,人虽然创造了价值,但缺乏享受的闲暇,也会不快乐。
" O5 v4 w- j/ N4 C7 ^% b. P+ W9 Y1 n! H1 d
12.过分追求无益的快乐 * F" a; P& Z8 ^7 {8 x8 C1 c
: C! Y5 \6 d3 C' Z. N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骄傲为乐,以到处游玩、游手好闲为乐,以大小宴为乐,都是有害的快乐。这种快乐追求的越多,一是不能长久,二是给自身会造成更大的不快乐。所以哲学家说:人不应追求世间享乐,应追求高尚的快乐。
5 F2 L W$ B1 f5 q7 w
' j( K% O3 d& x; Z13.现代社会出了问题 ( |7 j2 L o) I' z0 K
) I+ i9 R$ J$ I6 E
现代生活要求人们大胆追求自己的梦想,不向现实低头,以自我为中心,张扬个性等等,这些现代主张易导致人的抑郁,更容易导致不快乐。 ; L2 M4 H% ~* W( Y: A
" t+ f$ @9 K/ Q! J. F
14.过分向外追求快乐,而不是反求内心 , o5 @6 ~0 ~6 h7 n7 Z5 z& I, j5 }" n
5 O- C! C& u$ g布雷默说:“真正的快乐是内在的,它只有在人的心灵里才能发现。”我们每个人的快乐、烦恼和痛苦都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看待事情的观念和态度。恰如弥尔顿所说:“意识可以把地狱造就成天堂,也能把天堂折腾成地狱”。现代人在纷繁的世界中应该乐天知命,“不思*,常想一二”,永远作自己心情的主人。 & V+ P6 @* G5 @7 @5 M8 \( }
t/ d" F, g7 c) r5 U+ ^" y: p
15.不能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情感受困 ) ]" V) R/ o1 O6 O& h& P
1 I/ G5 p+ c% Q. W/ @$ ?“自古多情空余恨”。一个人如果陷入感情的泥沼,为情所困,为情所伤;一个人如果和亲人、朋友、同事之间感情处理得不好,自然乐少烦多。 / N8 _* s1 h; x
: j- [5 H9 y$ b+ v6 l) B# j16.不能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成败得失
5 H/ X/ ?7 K; d& J5 W8 b1 Z; ~8 [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一个人患得患失,心里总是戚戚然,自然不会快乐。要知道功名富贵、成败得失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时聚时散。 q* z& e2 e- T& p% X1 ~8 h
7 _; T, e8 w' s: z$ b$ w17.心灵的封闭
" L( z/ H: m( d, \0 h% y z B
* v* {" H' k3 Y- I! Y6 n2 E早在1979年,美国有个学者就写过一本书,The Closing of the American Mind(《美国人心灵的封闭》),书中说美国人的心灵都关闭起来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年美国青年人没有了远大的理想,只是热衷于眼前繁华的物质世界,疲于奔命于琐碎的日常生活。今天的每一个中国人是不是也将自己的心灵关闭了呢?要知道,即使在最穷困、最危险的境地,只要你能打开心灵,也总是可以发现使自己快乐的东西。
2 _( W: E% T! l
$ I: R6 \- n% X8 o9 K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拽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K3 U U" D* |9 d! A) O3 z
* y1 K1 |2 k% X; R }9 w7 Y A18.社会发展不公 1 m2 l, l5 N3 h" V/ b6 B) v- H
" d0 l* K% `& z
当今的中国社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而在一些发达国家,整个社会是“橄榄型”的,这种社会形态以中产阶级为主力,精英和穷人都是少数,社会维持大多数人的稳定发展,社会呈一种良性循环。而目前中国社会有从“哑铃型”向“杠铃型”发展的趋势,即中产阶级很少,而富人和穷人占了两个大头。一方面我们看着富人过着奢华的生活,一方面又觉得社会不安全(因为穷人很多,社会不安全因素很多),试想有着这许多担心的人怎么会快乐呢? - i" v+ H6 X% {8 K6 O% [- a
: `8 v! t. [2 {; J6 m19.动机和目的混淆 & k6 a7 D/ O! s4 X4 u3 F
! V# ^) V+ V% C' X+ Q7 i对外国人而言,寻找快乐是做很多事情的动机。对中国人而言,做事情达到目的才是最重要的,快乐常常是一种奢侈品。在中国广西默默支教十几年的德国人卢安克曾说:有些人一辈子都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然后用从工作中赚到的钱去消费,从而让自己获得须臾的*;但我不是,我直接从我的工作中得到快乐。
, K. h5 i* n, _: \, u% W J8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