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508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985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9-14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与海子的遇见——兼谈一点对写诗读诗的看法# N2 a1 v s9 j
& h# l# B- e$ u: o/ ?- {
9 }; |- s7 T8 u4 T, c0 h; ]
0 ^# C8 B [: T4 c [
从未敢设想,如果生活中没有诗歌,世界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可谈论诗歌总是困难的,仿若言说“什么是美”一样,答案总是飘渺或遥不可及。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大国,泱泱华夏,以风骚为滥觞,几乎就是一部诗歌史。吟咏山水,议论庙堂;慷慨功名,喟叹浮萍......
2 b- n$ F* i6 m% y" h- e' x, W2 n& p* d" G& Y( \) m' Z# x) v. @( b
古人云,无诗则文坛碎。诗歌用两千年时间浸入中国人的骨髓血脉,成为中国人感情的一部分。每一个维特少年都有过一段钟情于诗歌的日子,吟咏品鉴,颊齿留香,这便是完满的生活了。* ?# Y3 S0 k/ Y. J# Z7 }+ V9 ?
% w/ t# c. W0 m( x/ w1 T+ \1 Q 可扪心自问,我多久没有读诗了?! N4 _* c& X& ~# S9 l: N0 D j' }' f
9 D& W2 Y; W: ^$ p 日子像是广告里模特的秀发一般丝滑,哗啦啦的就溜过去了。仿若捕风的少年,用力抓取,风却在指缝间不经意地流去。就像是置身大海上的小船,无目地的在人海中随其起落,知道自己总会抵达某一个地方,却始终明白,那一定不会是生活的别处。
8 N3 j) V8 T7 I1 m U4 H2 E* E1 I; H7 O7 @. Q z9 N
佛说,世间万物,如若细细向上追溯,必可见得缘起处。与海子的初见是一本人民文学的《海子的诗》。本来我是去看食指的,可《海子的诗》那淡蓝色的封页,在一瞥之间就我鬼使神差的拿起读了起来,宵衣旰食诵读至今。
& d- F8 \4 M' x) o: X; O; h9 h; o/ O+ @1 Y& L. \
诗歌,原本就是诗人内心的自生自灭。当一个诗人在写诗,在写心里的事,邂逅的人拿起来读,恰巧然他又能触摸到诗人内心这清明,实在是不需要人人都读得或懂读得透。* u% ?1 t( e0 C# ?2 B5 J, W6 S
0 Z$ o0 Z: t# ~ 海子的诗歌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微观世界,看上去一目了然无比简单,可是假若你沉入其中,却会惊喜的发现有无限的繁盛起伏其间,隐藏于内;也像是一个江心的小洲,断绝痕迹,自有自的天地。起初我看到的是对远方的无限向往,是流浪的渴望,是黑夜的温暖,是土地的慷慨,是洁净的爱情......哦,诗人,我在聆听你的诗行,我走近,走进你的王国,我却看见异样的风景,是“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是“我要还家,在头上插满故乡的鲜花”,是“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当众人齐集河畔,高声歌唱生活,我定会孤独返回,空无一人的山峦”。
) r( t3 T/ V( Y, E* h) i h
& w- B% g/ H7 @. V9 H" S) h9 Z$ g 我看到你悲悯的心怀,看到你“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的质问。这样的诗歌,就像是叶赛宁之于俄罗斯一般,是负着民族的负重——在中国这样辽阔这样悠久的国家才有的精神负重,是该于每一个民族成员的灵魂深刻相关的。7 R, |( ~/ O$ `6 j#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