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42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26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腾讯十年,马化腾一直没有停止过“拷贝”,以至于在腾讯的每一款产品中,都能找到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产品的影子。腾讯因此成为一家覆盖全网用户的门户网站,马化腾也成功了。但是,他并不感觉轻松,因为别人也可能随时会拷贝他。“腾讯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面对业界对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互联网行业资金状况的质疑,今天的马化腾,虽然书生气依然,但多了些沉稳和干炼。2 N9 c. R* }, Y' `3 l
, ]8 l3 K% M5 l) i. H
11月11日,被许多单身人士戏称为“光棍节”;但对于腾讯来说,却是个沸腾的日子——腾讯十年庆典。也就在此时,“腾讯资金紧张”的说法弥漫开来。腾讯对此的解释是,“这是媒体的误读,腾讯不存在资金紧张问题。”
1 c$ w5 D" D6 V! }
1 @* ^: X5 H8 }% ?. J笔者从11月13日腾讯发布的2008年第三季度财报看,腾讯净利润较第二季度下降7.8%。但是,高达8.105亿元人民币(1.189亿美元)的经营盈利依然比去年同期增长72.3%。( W# n: W2 h, I! b
6 q9 o' x- ]& O$ C- z! o
腾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正如十年前没有人能预言今天的中国互联网一样。十年腾讯,“拷贝”过太多的产品,它身上有着太多互联网公司的影子。因此,腾讯依然被很多业内人士定位为“拷贝者”。但是,对今天的腾讯来说,是否“拷贝”,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 r6 G4 c% Z# A8 v7 B" {* q+ A5 T$ [2 A
开食:单纯模仿只为吃饱
: M+ z/ x7 l$ P8 Z4 Q0 `0 T g
! r+ Z( M0 D6 a, h十年前,大学毕业五年的马化腾是深圳润迅公司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工作之余,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上网,由此结识了很多“网虫”朋友。其中一些人后来也成了叱咤互联网江湖的风云人物,如丁磊、金山的求伯君。% h1 O+ ]2 T* M& {- M
# T% \% X: Y' i4 y5 f
1998年11月,马化腾和他的大学同学张志东等五人,凑了50万元人民币,注册了自己的公司,这就是腾讯的雏形。
5 P# Y7 R! M/ H* p, Y/ y1 ?. x" s5 \4 Q5 l; A5 o
腾讯的最初业务是为一些寻呼台做系统集成,几个合伙人既当销售员,又做工程师,忙得不亦乐乎。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化腾看到了基于windows系统的ICQ演示,ICQ在当年已经席卷全球,却没有中文版。由此,马化腾开始思考,是否可以在中国推出一种类似ICQ的集寻呼、聊天、电子邮件于一身的软件?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想法,马化腾和他的同事们开始模仿ICQ的功能和特性,开发出了中文界面的即时通讯工具——“网上中文寻呼机”,简称 “OICQ”。无论从哪方面看,OICQ都是马化腾当年模仿ICQ的一个随兴之作,也是QQ的前身。
# _7 ]# |- O: U8 x3 X: p: v1 n+ d0 U. k6 _$ q+ T& Q
不过,这个软件的诞生并没有给马化腾带来多大惊喜。因为,当时像马化腾那样的“拿来主义”在互联网企业中几乎遍地都是。当时国内已经有好几款同类软件,只是都没有打开市场。毫无疑问,OICQ也没有给当时的市场带来多大的惊喜,马化腾想凭OICQ赚钱的想法几乎破灭。' M: l2 d% z" P, k
& s( c: R A/ [3 G6 `5 w对于开发OICQ的举动,有人说马化腾是因为看到了ICQ以2.87亿美元的“天价”从以色列卖到美国,也有人说他是看到了高喊免费的.com公司在大洋彼岸掀起的股市高潮,还有人说他是看到了中国第一批网络英雄们的风起云涌,也想借机搏一下。对于这些说法,马化腾不置可否,“我只是感觉这个聊天工具中隐含着巨大的商机。”1999年初,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OICQ放到互联网上,由原来的定向赠送改为免费下载方式,这一举动一下子应了学生所需,免费下载的OICQ在当时的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2 D- |% U4 p$ u z
; m9 ^" L- T# }
接下来的事情,让马化腾有些应接不暇。这个一度不被人看好的软件,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发展了500万用户,这让马化腾在兴奋之余不免担忧起OICQ的生存问题。因为,用户量增加的同时,也意味着要不断扩充服务器。当时,一两千元的服务器托管费,让小作坊式的腾讯公司不堪重负。无奈之下,马化腾到处去蹭别人的服务器用。最开始只用了一台普通PC机,放到有宽带条件的机房里,然后,把程序偷偷装进别人的服务器里运行。但是,这只能暂解燃眉之急。% {7 r* W9 Y \$ ~7 G
8 C6 C# N* b. \那段日子,对于马化腾来说是一种煎熬:“明知道有收入,有前景,可以支撑用户发展,可制约我们的就是没有足够的钱买服务器和带宽,产品的口碑是做到了,可没有资金。”据一位当年腾讯的老员工回忆,1999年11月,公司账上只有1万多元。
% f" M9 z: f& H, C$ z+ k4 @5 Y2 x
8 L" ]$ Q% j7 c' k( [1999年10月,也就是公司运营后一年,腾讯开始正式融资。“之前也接触过一些VC,甚至想过卖公司、卖OICQ。”马化腾回忆起当时的境况,似乎已经没有了当时让他痛彻心扉的感觉。
e# A, f! _. N$ M; n8 r# U4 \# N; B) ~# f7 {3 A( H* a
笔者曾在一个自称是腾讯员工的一封信中,看到对那段时期的描述:几个创始人每天必定在一起吃午餐或晚餐,用这个时间沟通。为此,他们几个人经常吵架,还拍桌子,甚至相互不理睬。不过,马化腾从来不吵,只会生气,生气的时候言语刻薄。那时候,由于公司没有钱,大家的心情都不好,包括员工,因为已经发不出工资了。但是,又不敢过问此事,只是祈祷风投会光顾腾讯。. w8 R8 P$ R( [- d- B
, ~; E8 ^8 r) W! s2 o, }5 P; V- p
当时,一个企业融资,要么有核心技术,要么有好的项目。但对于腾讯来说,融资的唯一优势就是“用户”。那时,OICQ用户已经是百万级了,但没有任何收入。风投的人问马化腾,你的核心价值是什么?马化腾说,“以色列的ICQ卖了几千万美元,它才有多少用户?我们现在的用户比他们多,所以,我们也值这么多钱”。就凭这句话,腾讯幸运地拉来了IDG和李泽楷旗下盈科数码220万美元的投资。按照腾讯当时550万美元的估值,风投占股40%。“对于这次融资成功,有技术层面的原因,更多的是运气。”马化腾毫不掩饰自己的幸运。“深圳不像北京,北京是海归的圈子,那里的企业找投资人比较容易。在深圳融资当时很难,所以,我们算是幸运的。”* h6 b0 i; b& {# Z
6 Z2 y, v( L' s: O+ b$ r
据一位当年腾讯的员工回忆,就在那次融资过程中,马化腾做了两次腰椎手术。第二次手术后,他是平躺在床上,举着笔记本电脑办公的。
4 p1 j# y$ P- g1 @$ M
- y6 r2 {) e7 [- A4 _- V& L通吃:多领域涉足不惧消化不良
) s" `1 l& ^" _5 z" w; L: Q. W, Z4 k7 n3 L# B$ `5 N$ O/ ^2 p6 m
220万美元占了腾讯公司40%的股份,这在今天看来,风投占了太大的便宜。但是,马化腾认为,当时的情况下,最要紧的不是给他们多少股份,关键是公司要能够活下去。“现在很多新创公司,很惜售股份。我们当时给风投40%股份确是多了,加上后来他们手里的可转债,股份已接近50%了。直到2001 年,IDG和电讯盈科[3.05 0.99%]退出,南非的传媒大鳄MIH以3000多万美元取而代之。”
2 |8 U E( X. q4 d) n2 H4 R" `) w3 r
" H/ f! b% \: ?1 W: \2 L I就凭这220万美元,马化腾把腾讯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腾讯暂时没有了生死存亡的忧虑。OICQ注册人数继续疯长,与之相背离的是,OICQ依然没有找到盈利模式。他们发现,自己曾模仿的ICQ也一直没有找到盈利模式。6 N9 c2 n; w. l- z, s* b; t
5 C) |6 C# i( w$ }5 `* B; i2 z( i4 m看到门户网站通过广告盈利,马化腾也决定将OICQ的盈利模式从网络广告入手。2000年7月,腾讯试水网络广告。几个月的时间,腾讯的广告销售很快跃居第三。但是,相对于每天新增注册用户几十万、一个月就要新加两台服务器的投入而言,广告收入杯水车薪。
; G9 H$ l+ u `
6 r' v1 N: H) u# x' K融资后的几个月,腾讯再次陷入资金危机。整个2000年,腾讯都在两个传言中度过:传言之一,是腾讯将要全面收费;传言之二,是腾讯要被卖掉,收购方是TOM或脉搏网。
' C3 i6 [4 i0 a4 C4 |3 c5 ]
/ ~8 y/ t- |1 ]9 q# _4 _, `拥有上千万的用户,却无法从中盈利,马化腾开始打起客户的主意。有一次,他在浏览一款韩国软件时,发现一种给虚拟形象穿衣服的服务,于是,马化腾把它搬到了OICQ上。他还找来了诺基亚和耐克等国际知名公司,把这些公司最新款产品、服饰放到网上,让用户下载试用、试穿。所有注册用户都可以得到一如既往的免费服务,因为有大量的用户基础,腾讯无须花一分钱就得到了这些公司的产品设计,而用户也乐于让自己站在时尚前列。因此,当马化腾向这些大企业伸手要广告费的时候,他们也乐意给。于是,大把的“银子”就这么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马化腾的腰包。据笔者了解,腾讯这一块业务增长很快,目前已经有超过40%的用户尝试过购买。
5 t: _+ N8 R6 C( M+ p0 D7 n% P: }; h' U
6 P$ \/ O$ l- W! {. x% ^马化腾回忆,“腾讯当时赚钱的速度和当初注册用户的疯长速度一样。”仅仅半年时间,腾讯的现金流就开始正常运转。到2001年年底,腾讯实现了1022万元的纯利润。$ q+ }7 G6 T6 H, \2 Y. Y
+ Z$ @% ?3 b+ e# G6 @
期间,腾讯为了应付持续了一年多的ICQ的版权官司,于2001年3月,将OICQ的名字改为QQ。
& n# q" ]; M, |6 _1 f& v O8 F3 M3 s) L {) H; g$ L1 \5 x
腾讯出名了,腾讯有钱了。于是,它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克隆”工作。
* ~1 n) u' m# E3 N' Z9 U! `* d, Z: U3 y9 g' L
腾讯学习某门户的短信和铃声、拷贝交友业务QQ男女、模仿盛大开展网络游戏……随即将它们发扬光大,统统放到QQ社区上。这样的结果是令人惊异的:2002年,腾讯实现净利润1.44亿元,比2001年增长10倍多;2003年,腾讯净利润为3.38亿元,比2002年又翻了近一番。
$ m) e( k* `' @8 m; ^$ S3 f
8 t# Z: E. S# U, M紧接着,腾讯又在网络拍卖和在线支付上与马云一争高低;此后,腾讯又冲入搜索市场,向百度的李彦宏叫板。
0 q$ t9 _4 v% r+ [% _. O/ d) ]
2 `1 N5 l: H6 M! B. O% o% s腾讯的那段日子,看上去牛劲十足。实际上,马化腾当时对他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太大把握:“对于每个领域来说,我们就是慢慢试,不试怎么知道自己能不能成?有信心,步子才能逐渐放开。我们为此也走了很多弯路,学了很多东西。当初,我们对网游一窍不通,更不知道如何在网站上做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有超强的学习能力,也避免了大家躺在功劳簿上过日子。做电子商务的时候,我们整天在拍拍网上买东西,找感觉。”
4 {8 O& P& J8 E; V8 G
- x( p. r& F: {! U马化腾希望通过产品的多元化来留住客户。“我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当用户流失的时候,这些业务都可以叠加,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也有很多人说我不专心。其实,了解当时情况的人知道,对于即时通信业务,用户90%的基本需求我们都已经满足了,必须得想别的招,否则就是等死。与其等死,还不如到处找一找,或许还能抓住机会。”
5 k/ }* h, b# ~8 B' P' \2 Y5 g5 [! N
为了这样一个目标,腾讯疯狂地寻找各种产品进行拷贝和整合,这样的状态一直延续到2004年6月,腾讯控股[204.20 -1.16%]在香港上市。腾讯涉足的众多领域和开发的一系列产品,终于在当年的《招股说明书》中得到理顺,它将腾讯的盈利方式划分为三部分:互联网增值服务(包括会员服务、社区服务、游戏娱乐服务)、移动及通信增值服务(包括移动聊天、语音聊天、短信铃声等)和网络广告。其中,前两部分收入占据了腾讯总收入的96.1%。
/ L9 }1 k3 J* H6 U% m
5 ^ T8 K: ^( r5 g9 a人们刚刚搞清楚腾讯的业务范围,腾讯又相继推出QQ.COM门户网站、QQ邮箱、自主开发的网络游戏、互联网搜索和个人电子商务网站等多项业务。腾讯几乎涉足了互联网的所有应用领域,以至于有人预言:“腾讯即将成为所有互联网公司的竞争对手!”7 ?; |; }8 ~+ G) Y5 m( z. ?
) f, i# n" ?: ~0 O“拷贝”这一捷径并不是马化腾独创,但是,很多人“拷贝”后死了,腾讯“拷贝”却活得有滋有味。其实,马化腾一直特别强调“用户资源”,因为这是腾讯最大的砝码和收入源。8 Q5 x6 G, z ]7 E/ [% b
% |" M- n! A$ E5 t挑食:围绕核心竞争力注重营养搭配
+ @6 ^& M2 N. z. k3 @& S3 v+ y0 Q+ ~9 O- a5 h6 F- t8 p
当腾讯为公司的高速发展振臂高呼的时候,马化腾突然意识到:腾讯的管理团队和业务架构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发展需求。. x# |5 r. L. _" z3 i' w; W2 b
; S5 j! M- Z) H5 z& D6 ^对话:马化腾的财富观
3 o" f9 G8 F4 }
. w* Z; t. S: f: O- ^& e自从腾讯的经营走上正轨后,马化腾就过着很享受的企业家生活,每天不用朝九晚五地赶时间上班,过着一半时间工作、一半时间居家的悠闲生活。! ?. R1 P' L1 F/ B) Z6 D
# E$ U6 [3 B! m% G3 s
可近期,一直低调的马化腾出镜率极高。先是腾讯十周年庆典,继而回应“腾讯公司起诉离职员工”一事……马化腾似乎很久没这么忙碌了。0 @: [8 b. b" x9 h
3 J i0 R+ F! g# F# R面对这一切,马化腾有些无奈。
& b. e, H% H- ~# O; t7 l6 \. R q& H( U' {
《新财经》:您平时的减压方式是什么?: M& b7 V1 ?$ ~) w# K( q
0 a! x" O' {" ^, `马化腾:我现在的状态是,有时候不辛苦但是压力大,有时候辛苦但压力不大。为了不让自己头脑发热,我平时经常上网,看看杂志、看看书、打打游戏,过着与普通网虫一样的在线生活。8 k+ ~; D4 z, R6 E
( Q. z D8 x: B$ b《新财经》:与两年前我见到您时相比,您的体态似乎有些发福,说话也是滔滔不绝。您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
$ e( d/ O6 P, w f/ k/ u
6 X& k. `( G% g4 k/ `4 A4 _- o% k4 t3 O6 N马化腾:我依然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应酬。包括对媒体的选择,我一直都觉得平面媒体比较好,可以这样随便聊,我对着摄像头会感觉不太舒服。至于说滔滔不绝,是因为跟媒体打交道多了,心里也就有底了,讲起来自然也就熟了。7 _. {% ^$ h8 z& t
" ^7 y) d& o/ \5 S7 Y2 u) _; a: ^《新财经》:人们都说性格决定命运,您觉得腾讯的成功,与您的性格有多大关系?
/ |# O6 j9 V) k' f$ h# s, L+ A; k0 J/ E3 i, S( y2 |7 l
马化腾:只能说腾讯刚好适合我们这样性格的人。每种性格都有成功的可能性,我们只能顺着这条路走下去,这其中也结合运气的成分。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看到很多人在做着很艰难的事,由于没有机遇,也只能坚持或者放弃。
, p( ^/ m- u& W2 ^3 |, b: U) L1 i6 {" R( j8 l
《新财经》:性格也好,运气也罢,腾讯是真的火了,您也出名了。这对您的生活和您的财富观都有哪些变化和影响?3 q- r1 y) ], d: W/ B( K
+ h7 c5 V" E5 y3 J, O- ]1 n
马化腾:我是在普通家庭中长大的,没什么特殊的。我和家人的生活习惯都没有什么变化,潮州人习惯喝粥,现在也一样。住的房子顶多是大了一点。还有,创业的时候是单身,现在成家了,有了小孩,要多分配些时间照顾家里。除此之外,对我的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 w& g( b0 o% h( v, z1 T1 w. R5 M& U$ B0 M
《新财经》:听说,您和太太是通过QQ认识的?对方知道您当时的身份吗?
1 J3 k, V1 q" ?7 u; }9 f: ~
- A* {# t ?4 ^0 e x1 m2 T马化腾:是。但是,我当时用的不是官方号码,所以,对方无法知道我的身份。我只告诉她,我是工程师。4 Q; {7 K% r- w
$ d5 m* a6 C, P0 A6 W0 ~. L《新财经》:您好像已经很久不写QQ程序代码了吧?
5 R8 L p5 R1 N, B! r0 m( n, \& ]8 u5 N. h
马化腾:是的,有好几年了。不过,正是凭借这个工程师的技术底子,我才能对系统进行分析、对要做什么制定决策。3 @% z$ t' b+ }
3 t& ^9 \" j8 e《新财经》:企业家和工程师,您更喜欢哪个角色? O6 Z) ?# F w6 X" ]
7 _9 Q% H7 M7 Z8 i9 `3 \8 l: {2 G- a马化腾:在资本市场上,我是一个企业家。在技术领域,我是一个工程师。不过,我更喜欢后者,也觉得自己的性格更适合工程师的工作。
% I9 H1 Q* `: c9 z3 o; @8 ]0 j/ m8 J! M5 i! v/ z, \/ b! B
《新财经》:您有没有觉得,这也是您和丁磊、马云等创业型企业家最本质的区别?腾讯看重的更多是技术型的产品,他们更多是从渠道、销售的角度来看产品的可行性。* w5 P/ M2 G8 S/ `: ?# {5 z
' J; {; A: A1 u9 G0 I. O; z
马化腾:应该是吧,但是我们做技术的也在成长,后来也学了很多商业方面的知识,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跟技术无关的产品。
: p. L4 m! G. J6 i, G2 W' K- F$ D: o4 m
《新财经》:看来,您的生活也非常简单,您平时都有什么爱好?5 y0 n {" L1 |8 k* s. j
~5 V9 j$ K( |6 o H( a; [马化腾: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乐趣所在,面对网络我就特别兴奋。上大学之前,我比较喜欢天文和地理,家里到处摆满了这方面的杂志。当我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这些乐趣离现实太远了。是网络让我发现了一个新世界[10.27 0.79% ](600628,股吧)这个新世界(600628,股吧)也为我的事业、为其他人带来了价值。2 Z* `8 K2 x. X; @' b
5 y8 ^/ F2 e# F- k# Q4 d# d《新财经》:腾讯已经走了十年,您觉得自己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8 L6 I% Q3 \: h/ ~
/ e2 `5 ]9 @- ^2 S; ~7 H马化腾:对于我们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怎样拓宽用户群。有的媒体误导说,腾讯要放弃这个搞那个。开什么玩笑,我们怎么会那么傻。我们一直都在拓宽领域,发展客户群,让品牌全面化。
/ x. l$ T, l/ O
* Q ?( n; l. {《新财经》:如今,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您觉得这场危机对互联网行业会造成什么影响?
3 F+ I) u) U5 P4 m$ f' P3 P/ R/ ?0 B. {5 J2 u& E+ _! B
马化腾:这次金融风暴对互联网的影响远远大于2000年网络泡沫的破裂。但是,就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讲,金融危机爆发会对新兴的创业公司造成比较大的压力,因为他们需要创造想象力和概念才能融到资。对于已经稳定下来的几家大互联网公司来说,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大——甚至可能有利于开展业务。9 W `7 w) N. D# B8 I
% ~) q( _7 c! A6 W
《新财经》:对腾讯的影响有多少?3 W {1 z" H" H( Z& p
: K" ]7 I+ X' D7 ~
马化腾:腾讯也在布置新的战略。但是,针对互联网“过冬论”,也不必过于谨慎,否则,容易丧失机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