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死者杨菲(图为受访者提供) 廖为明 被告:两死四伤已赔210万 双方已签协议不能无诚信 ) P; F% z4 m1 e+ c6 y9 _, o
原告:判刑太轻愿退赔偿 请求“独生子女死亡赔偿”
: d5 E: p* y( W1 c 去年3月,对于母亲蔡丽来说是个噩梦。她的女儿,江西财经大学女研究生杨菲在学校门口被一辆失控驶向路旁的越野车撞倒。这场交通事故造成包括杨菲在内的2人死亡,4人受伤。 0 U: N: a% \. R9 \8 H8 x. b
驾车男子名叫廖为明,事发前他是江西农业大学的副校长。事后警方检测,廖为明系酒后驾驶。去年10月,这起引发全国多家媒体关注的案件在南昌一审开庭。法院判决,廖为明以交通肇事罪获刑3年。此前,原被告双方已达成民事调解书,廖为明一共向死者家属和伤者支付赔偿金近210万元。然而对于一审判决,原告、被告均提出上诉。 6 }& Y: ?- F2 Y A$ m0 T* D7 S
判决的背后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隐情?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调查。 ; X" x9 P- w6 k
2011年3月5日,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廖为明在学校饭店里接待领导,还喝了酒。酒宴后,廖为明驾驶越野车开出学校。
; v9 c% i6 [$ q d0 E 事件
* ~6 H4 i0 @. i% f 校长酒驾撞死女研究生 , Y' H9 I. n0 c
一审判决书显示,当日下午15时,廖为明酒后驾车接载江西农业大学毕业生黄田。行至江西财经大学西门路段时,廖为明的汽车先碰刮一名行人,又碰撞同向停站的公交车,随后汽车失控冲出东侧路外,碰撞到路旁行走的唐红兵、杨菲等四人,造成唐红兵、杨菲二人抢救无效死亡。交通事故书认定,廖为明对本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1 A9 _* c5 E6 V/ y" \. K 廖为明向警方供述称,事发主要原因是他误将油门当刹车踩。“我想踩刹车,当时误把油门当刹车踩了,车子与公交车发生了碰撞后失去控制……事发后,我立即报警。”
4 ^5 b' Q9 B! r; z6 q' t! X5 s 然而,对于廖为明当时的车速,各方说法不同。蔡丽指责,廖为明在笔录中说谎。“他说当时车速只有40码,这样的车速绝不可能导致这么严重的后果。事发地正好有一个‘天网’进行拍摄,车速完全可以通过录像测出。”但车速却至今成谜,杨菲的父母和其他受害者多次到交警大队,要求观看案发时录像,均未获得许可。
( |6 u: [1 N5 i$ Q 去年8月,检察院应受害者要求,向交警大队提出补充侦查廖为明的车速,但交警大队回复称:“根据目前我队的办案水平以及咨询相关部门,都无法确定肇事车辆当时的车速。”因此,在判决书中,法院未对廖为明车速一事进行叙述,这颇让受害者不快。 0 [- V$ i9 D# f, f
伤者大学生余泽辉对记者说,他当时只瞟了车子一眼就被撞晕过去了。三天之后,他才苏醒。这场车祸造成他腿部骨折,右眼视网膜挫伤,是四名伤者中伤情最重的一个。
: `- Y, A- T8 d a3 x# }: h' i 22岁年轻女孩黄田,当时坐在廖为明汽车的副驾驶座上。她曾向警方供述,车子发生碰撞后才睁开眼睛。而杨菲的母亲蔡丽说,黄田的左手骨折,但奇怪的是此后这个姑娘就再也没出现过。
/ B b4 i. n! u7 ~: E e 此外,廖为明事发前喝了多少酒,双方也争论不休。廖为明自称:“只喝了两杯红酒。”与廖为明一同赴宴的黄维柳、郭军海等4人声称,廖为明当天只喝了1~2杯红酒,没喝白酒。但蔡丽却质疑,共有16人参加宴会,作证的4个人全是廖为明的下属。
% \& D* x# k, x2 S 一审
2 y' Q E" X7 B3 \( v+ a 交通肇事罪获刑3年
& `7 q- x; [( r) ]/ D 这起严重的车祸因为肇事者、死伤者身份特殊而成为舆论焦点。 0 S$ @+ b& \( f3 G
廖为明,1963年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出事前,他曾担任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兼任江西农业大学园林花业公司总经理等多个职务。事后,为了支付被害者赔偿金,廖为明称已卖掉了自己的房产抵偿债务,并声称要用一辈子去偿还因此欠下的巨债。依照此前双方达成的民事调解书,廖为明共向两名死者家属和四名伤者支付赔偿金近210万元。 1 l: b3 S" G; f! B
23岁的死者杨菲是杨维国、蔡丽夫妇的独生女儿。女儿的离去让杨维国一夜白头。在杨维国递交的诉讼请求中,他写道:父母没了唯一的小孩就会成为孤寡“老人”。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这是难以弥合的伤痛。为此,杨维国曾提出1元钱“独生子女死亡赔偿金”诉讼请求,但被一审法庭驳回。 0 V5 h$ P$ S; \! N8 m3 m% j
庭审时,法院还出具了交警大队关于补充侦查的答复,答复称四名伤者对赔偿表示“满意”,并拒绝进行法医伤情鉴定。但除黄田外,其他三名伤者都向记者表示过他们没拒绝法医鉴定。他们认为,不做伤情鉴定明显是为了减少廖为明的罪。伤情最重的余泽辉表示,自己的身体再也无法恢复到以前状态,对于廖为明的赔偿,他只能无奈地接受。
# e1 o, D: w' v/ | T 去年10月19日,南昌经济开发区法院一审宣判,廖为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酒后驾驶机动车辆,造成二人死亡、四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责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廖为明肇事后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并向公安机关报告等候交警处理,具有投案自首情节,积极赔偿了死伤者家属的经济损失,依法从轻处罚。法院判决,廖为明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 b& O: W# g4 r! {- L
原告
+ s0 T$ B7 M! o/ Y3 j) D 量刑轻愿退70万赔偿一审结束后,杨维国夫妻立即提出上诉。他们认为应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来定罪。法院定刑有误,量刑明显偏轻,同时坚持请求独生子女死亡赔偿金1元钱。
! [5 z# o$ _1 F1 v$ f9 I) c# ^ 杨维国说,去年12月开始,他们曾先后找到负责二审的法官,但法官明确表示不开庭审理此案。“法官还问我愿意退钱吗?我当时就说可以……面对无辜离开的唯一女儿,面对事实不清,我们怎么会守着一沓钱不放?”杨维国显得很激动。 8 i5 r6 }! Y) ]% y
而杨维国口中的事实不清,主要纠结于“廖为明的车速没有确定”、“四名伤者没进行法医鉴定”、“廖为明所说的油门当刹车踩”等案件细节。他认为,廖为明为避免自己撞上公交车及隔离带、围墙而受伤,在完全能预见到可能给学校门口不特定多数学生造成伤亡情况下,放任他人生命于不顾,踩油门加速向右转向大学门口的众多学生撞去,对这场严重的交通事故是持放任态度,直接威胁到了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廖为明的行为完全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条件。
) \) d* H9 Q1 a$ U* [; Y. Q" J/ ?3 l 此外,杨维国还强烈要求二审公开审理,他查阅了相关法律,“这个案子有这么多事实不清地方,怎么能够不开庭审理?”
. g& I$ l& l4 ^' j# u% j: b. } 被告
% f% {! m7 J4 b 上诉是为改判缓刑
, J1 `$ `9 X9 F 事实上,此案不只原告杨维国夫妻要求上诉,被告廖为明也提出上诉,要求改判廖为明缓刑。 : L1 ^# d5 A7 d2 D
事发后,廖为明的妻子陈瑶和陈瑶的叔叔陈辉云等人一直在为向受害者达成民事调解而奔波。最终,他们在交管部门的主持下与所有死者家属和伤者达成了协议。三位伤者和杨维国夫妇都向记者予以证实。
+ m( ` G3 k; `% ?0 \ 在杨菲父母提供给记者的《交通事故调解协议书》中,记者看到杨维国和蔡丽是甲方,廖为明是乙方。
: }- \% Z; L2 l: s 协议书称,乙方同意一次性给付甲方73万元整,该款包括医疗费、抢救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及其他费用。协议书鉴定次日乙方给付甲方63万元,剩余人民币10万元由经济开发区交警大队暂时保管,待整个事件处理完毕后一次性给付。 / o, B% j0 h. z8 |
协议书规定,“收到上述款项后,甲方保证今后绝不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就此事再向乙方要求补助、补偿等费用,后续事宜及费用均由杨维国自行处理和承担;甲方收到上述款项后,保证不在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向乙方主张权利,并自愿放弃追究乙方的一切法律责任。甲方请求有关部门不要追究乙方的一切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和民事责任)。”
; B, {& Q2 N# F 记者询问了其他伤者,他们都表示在各自签订的协议书中都明确规定,不再追究廖为明的一切法律责任。 ; d: L6 j8 s. \/ O
杨维国说,协议书是他被警方要求独自一人签署的,当时他曾质疑“不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条款,但交警告诉他,协议书是范本。“当时考虑到女儿已经(去世)20天了,想让她早日入土为安,才签署这个协议的。”
+ a) u$ K4 B) L) L0 ~1 Y2 ^ 但在被告一方看来,杨维国夫妇签协议拿钱后,却不讲诚信,才使得事情演变到如今的地步。
4 _) @' I* `3 P4 z5 T" y4 K: E 近日,记者联系到陈辉云,他说,“他们是跟我们签协议的,可是他们不讲诚信,不按协议上说的做,人说话是要算数,如果人人说话不算数,这个社会不是要大乱?”
1 ? T" Q9 i1 t" e 廖为明的委托律师杨红则表示,廖为明具有投案自首情节,自愿认罪并积极赔偿,具有酌定从轻情节。此外,廖为明是国家需要的高科技人才,且系初犯、偶犯。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 " `4 Q3 H) I( e: K0 h1 A" J( ]
“交通肇事罪”vs“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9 w( A* e% y9 E# a. S 交通肇事罪,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1 o4 f4 \& m) r6 U s 量刑:犯交通肇事罪,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r5 ?9 L! R# L5 n% E. j) [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指犯罪行为人往往出于对现实不满、报复社会的动机,驾驶车辆在道路上冲撞行人,致多人伤亡。这种危险方法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毒的危害性并无差别,其危害的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的安全,符合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构成特征。 J/ o a2 e& N
量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
- a8 _1 l! K' ]/ E6 T) f! a
7 C. D, D `+ l4 w! s
* G6 @. Y1 V7 X. v7 B* g9 a这就是为什么妈妈从小教导你长大后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 N, c; p/ q2 F& N$ a7 d8 ?( c7 o6 `9 Y8 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