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476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79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1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闲游成都
/ R- X0 }) X }* {2 V
7 B% P! a( J/ o1.浣花溪公园:
3 o4 T6 c# x, p* a- M5 G6 o C" k
江映彩霞,两千年后又濯锦 2 M$ B, L! _( i" k8 K- X1 i
梅醉迁客,一句诗中尚浣花 / P( j% g% Q1 _
——陆游诗云: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 G$ I6 m) s0 y
- ^8 C, v( k ]* y( E+ { ? |人来此园,都染醉梅风度
& t, F M5 V$ S, A- q) n" T诗写斯景,皆添咏絮才情 0 k: I$ {/ o f
4 `1 ?& P+ h5 O5 C9 d2.蜀江锦院: ' z; I" U6 _4 }5 k6 J
/ H) l F# O* D4 f9 }0 Y1 |8 C, S! i
色彩变幻毫厘之内
& W; H' g( p0 Q: Z* v" I5 k画图遽殊正反其间 2 I. d" k( O/ @" ]8 S& k
@: |5 `3 ]+ j. T——亲眼看到著名的双面绣。叹为观止。我把那扇绣架转来转去仔细研究:一面是两只憨态可掬的熊猫,通过那几乎透明的轻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后的物品,可是看不到反面图画的任何边缘,然而一翻过来,却是另一幅完全不同的画。很精美。
% Y B$ |7 m8 `; N4 b* r$ ]# a3 H$ [% D) C. j
尾鳍跃跃,只怕这鱼出锦画 ( ?1 @. a ~( w0 Q$ E
机杼声声,却疑此处是唐朝
' b( d- I# S F! v, u. c- F; J8 }
——亲眼看到电视里见过的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手工织锦场面。全是清代道光年间的花楼木质机,机长6米,高5米,宽1.5米,需两人配合操作。上者提线拉花,下者投梭织造。上者提一次花,下者投一次梭。每天产量仅5-6公分。那一大捆经线足有上百根,提线者却每次只提拉某几根,看似随手,实则极其精细。我看的那十几分钟时间里那两位织工就有一次返工,把刚织就的不足一毫米的锦缎剪断拆掉,再重新接线。难怪蜀锦的价格这么高。很想买个纪念品的,可惜恐怕把我论斤卖了都买不起~~~~ & v# Q9 Q3 J. t
$ f# I7 b" k( N! u# l' N
3.百花潭公园:
4 O* Q( w7 {. f. Z$ e6 m
) D; j" l; ?5 Q3 y; h7 e6 M有意赏花,佳联写下满园媚 * `9 r6 c O( d
无钱买票,流水送出一脉香 ——只在门口看了看对联,没进去。联很漂亮。可不知道花怎样。
4 H( T- W! B$ p* ~8 ?* Q- A0 C; @2 {, b
4.琴台故径:……
" x' c4 |+ w' \9 o5.锦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