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0458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314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2-5-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爱国”成了一件敏感的事。特别在互联网上,有人把爱国与“爱政府”等同,对爱国的正义性提出质疑。在怀疑主义盛行的时代,这种论调搅乱了舆论场,形成了一股诋毁爱国主义的邪气。
% u2 ]0 ~) a; s4 G, H9 F T* ]9 J' d0 P2 L: |& \& A" N. R
, u$ F4 P- K x5 G) c$ p$ Q- ^5 b
爱国光明正大,无论是有理论素养的人还是普通劳动者,谈到爱国大概没人会往“政府办公大楼”那里想。作为悠久文明和现实生活的承载物,中国的国家概念极其丰富,把政府从国家的概念中先剥离出来再强行粘合,这是一些人搞的政治游戏,决非爱国主义情感本身就有的困惑。( R: A: z9 }# q0 j/ r9 r
" o* r: H7 a* ~* ?
- X, W7 U, ^; Y8 Q5 S$ e t" y+ V$ P4 L# Y' R' _+ N
有一个值得我们爱的“中国”真实存在,它既是文化的,精神的,也是物理的。本次利比亚危机中,有个“中国”派出军舰和飞机从动荡中撤出数万中方人员,举世震动。对得到救助的人来说,以及对撤侨不力并因此受到批评的欧美领导人来说,这个“中国”都是真真切切的,我们爱国爱的就是这个中国。% o. a% z' f. j* [5 s2 e( K
2 |. g) S5 j, ?* F1 {5 l
( o+ t1 B8 X: F4 b- a 新世纪的中国在全世界被广泛感知,无论在华盛顿,还是在东京、首尔,人们不厌其烦地谈论“中国崛起”,而非“中国政府的崛起”,在世界各地,中国因为发展快,机会多,有活力,而被羡慕甚至妒忌。强大的中国还招来可以理解的猜忌和防范。但有恨就有爱,爱她的就是我们。
+ N W* V# G( r% a
* P9 V. F& r$ h2 s T0 n7 @2 C' J! @: B5 W
“中国”概念的容量大得惊人,它包括长江黄河,包括各族人民,也包括政府。长江黄河有时泛滥,民族之间历史上有过恩怨,政府有的好,有的不争气。但就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出生在这块土地上,我们就希望她好。不仅我们要自己好,我们也希望国家好。因此当有人分裂国家时,我们就反对。当中国运动员拿了冠军时,我们就高兴。这是很普通的情感,英国人、法国人也像我们这样热爱他们的国家。3 i3 l! K/ {* y& S( }+ c. i
- M; H' y9 M/ y
6 \( q0 q j/ H 一些有政治谋算的人质疑爱国,他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攻击政府。但请他们今后识大体,要想找当局的茬,请到别的领域去找,别朝中国人感情中最纯朴的那部分下手。从岳飞、文天祥,到戚继光、张自忠,他们都是中国人心中的爱国者,我们从没有质问过他们当时那样做,是否包含“爱朝廷”的成分。 H+ v& W% K$ [* |8 t
" j% Y! g/ k5 i4 S9 }' \3 ^/ m1 {, |7 u# O" O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各种思潮激烈竞争,怀疑一切变得相当强势。然而中华民族的一些思想及道德底线必须得到坚守,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爱国主义。国之大,历史之长,唯有强大的爱国主义,才能保障其不断不毁。有人说,我只要我个人的自由和好日子,国之兴衰与我何干?作为市井的一句牢骚,此话无对无错,但如果有人把它作为主张在社会上推动,这样的人必须受到抵制。
, t% ?2 R# a3 P$ h B% J3 t" k2 ^- x
6 U8 d% P, D2 o& ?+ @3 Y1 W( n
国家是保卫公民利益的最外部的一道屏障,中国历史上有过多少国破而民生凋敝的教训!有人说爱国应当改为“爱人类”,少数人的这种情怀是高尚的,它可以指导他们的个人人生,但用“人类”代替决不是当前国际政治的现实。个人也没必要把这种个性选择向整个中国社会炫耀。7 @ D+ Q" m2 V K
3 W4 @9 f' N" P8 S- D
9 r+ {% k4 q0 \* R" \
爱国不是罪,如果有一天“爱国”不再是中文的褒义词,那可真是我们这些中国人的悲哀。/ ]& r; j( d! I' j. c1 d' |
. l, Q0 L) F* j4 g; N! T9 i. P
——————《环球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