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1057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12-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本帖最后由 magaera 于 2010-11-30 23:06 编辑 ' ^" |4 o& ?- X* s
# b: M4 c1 Z* c/ @" H; G谭浩俊
* J. j* q2 g+ X, {$ U) C3 B6 |/ Y3 g3 T: F e) A: T8 |' i
日前,瑞士瑞信银行发布了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的成年人人均财富值,在过去十年中从2000年的6000美元增至2010年的18000美元,而2010年全球人均财富为4.38万美元。报告称,中国财富总值增加到现在的约16.5万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新兴财富阶层的主力(11月29日《中国经济网》)
( m3 D9 g# h" |* e0 E, N! z9 z* m+ Q" T0 }4 `+ {6 U
就数据本身而言,无论是财富总量还是人均财富,都不会有什么疑问。中国GDP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财政收入总量也排在世界前列,人均财富平均数提高是很正常的。但是,这一财富数据是否真正反映群众的实际财富水平,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 t6 {# Y/ i$ R& d2 R: w+ y! B
: K& i7 j7 t& |' {6 J, V" t; ~: e3 y& h首先,1.8万美元的人均财富中,因为价格因素的变动而增加的财富比重有多高呢?这10年来,中国没有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人均财富的增长似乎没有受到价格因素的过多影响。但是,必须注意的一个事实是,这10年,恰恰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为火爆,房价上涨最快的10年。一般城市,房价都上涨了几倍。而房产作为中国老百姓最主要的财产之一,一般都占家庭总资产的一半以上。那么,在房产价格上涨如此快速的情况下,人均财富的快速上涨是否也与房价的上涨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因房价上涨而增加的社会财富,终归含有泡沫成分,其含金量值得思考。 u% S7 \; _) O ]
; B- J3 C/ j9 U! }2 z' c
其次,人均财富中金融资产比例高达44%意味着什么?中国人爱存钱,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中国人之所以爱存钱,是因为中国人不敢花钱、不能花钱。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房价高、看病贵、读书难等问题,迫使中国人只能靠存钱来解决后顾之忧。那么,因此而形成的人均社会财富,是否也揭示了某些方面的问题呢?而一旦发生通货膨胀,过高的储蓄率往往意味着财富的迅速贬值,给社会留下隐患。- ~0 _+ x2 D3 P- v1 i4 b
! T- ]3 _% p3 ]$ n再次,在社会贫富差距很大,社会财富分配严重不公的背景下,“人均1.8万美元”很难反映社会财富的真实分布情况。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财富大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多数人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这种条件下的“人均1.8万美元”,并不具有代表性,许多低收入群体存在着“被平均”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