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6642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269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11-22
- 最后登录
- 1970-1-1
|
日前,一乘客在从大连飞往上海浦东的航班上拒绝关闭手机,而是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后使用,最后被罚款2000元。此事引起了广泛讨论:既然“飞行模式”无用,为何手机厂商还要设计此项功能?手机的“飞行模式”又叫“航空模式”、“航班模式”。在“飞行模式”下,手机所有的无线电连接都会关闭,无法接收任何信息与电话。
, h+ b6 O( g* X8 y' O
1 P% ^1 `6 H0 C+ o' ^# C; X一名东航客服人员告诉记者,旅客质疑“飞行模式”的事情时有发生,但乘飞机时禁用手机是强制规定,乘客需自觉遵守。至于调到“飞行模式”的手机是否会干扰飞机航行,客服人员表示 “影响甚微”,“但不管怎样,目前民航部门尚未对‘飞行模式’的安全性进行认证,为了机上乘客的安全起见,关闭手机较为妥当。 ”
' g/ k e7 s: m
2 C% d/ O8 T2 l记者从中国民航局官方网站上了解到,因发射功率较小,手机在航行中的飞机上多数时间是不能工作的,只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才有可能被接通。而这正是飞机飞行最为紧张的阶段,一旦手机信号干扰了飞机并导致某些仪表失灵,后果将不堪设想。在中国民航信息网的“乘机常识”栏目中,“切勿在飞机上使用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排在首位。据了解,《民用航空飞行标准管理条例》明确规定,在飞机上使用便携式电子设备并影响飞机起降安全的,可处2000元罚款。9 [/ E$ T8 E5 x/ C
9 j8 S1 W! D% @2 e
既然如此,为何具有“飞行模式”功能的手机仍充斥市场?一位从事手机销售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飞行模式’的确是一项手机功能,特定情况下可以提供防打扰的便利,但命名为‘飞行模式’,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可在飞机上使用。以‘飞行模式’命名该种手机功能,实为手机商家的一种营销噱头,乘客在乘坐飞机时使用‘飞行模式’而不关闭手机,仍属违规行为。 ”
8 X$ R3 M; V) @! W+ ?5 v5 h& i: R1 A( \0 O, |( z! c& c; v5 `
《解放日报》
f6 Q# W/ Y" D9 s+ l% h+ s( T+ `! P! l
+ H" |% s K# @$ E7 j: x yMonga:飞行模式,再飞一会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