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64
- 斋米
-
- 斋豆
-
- 回帖
- 0
- 积分
- 62579
- 在线时间
-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3-29
- 最后登录
- 1970-1-1
|
0 g- _" q4 t k: n
* g6 k4 B% k& S3 T3 Q) Z近来网络名人罗永浩在西门子总部前,用砸冰箱的方式上演了一出暴力维权秀,以此督促西门子公司承认冰箱门的质量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并吸引了不少媒体前往。西门子公司事后发声明认为不是质量问题,并希望消费者理性对待产品质量。由于罗永浩事先二次拒绝西门子派人上门服务,目前网络上引起争议,莫衷一是。
& [4 G' L* }7 J9 ~' T. }- K" Z2周内不道歉继续砸冰箱
: a/ i5 [, u- Q7 ?9 _5 ?2 {8 x9 {: }2 r) Q1 G! M5 T
网络名人罗永浩在网上与西门子公司因该公司冰箱门的质量问题之争持续一个月后,11月20日口水战升级为上门“砸冰箱”的暴力维权秀。罗永浩将自己和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三台西门子冰箱,搬到北京西门子总部前空地上用大铁锤砸烂,并向西门子递交书面要求,督促他们承认冰箱门的质量有问题,并召回有问题的冰箱。罗永浩还称,如果西门子不在一两周之内给答覆将继续砸冰箱。6 {( I6 P( A) w+ ~
- U4 M# w1 G4 R8 M7 k
多家媒体报导中也提到说,在砸冰箱事件之前,西门子曾两次联系罗永浩,希望上门服务解决问题,均遭到拒绝。
9 S4 K3 \9 k6 m# v7 L! ^( N- I3 F! f% ~0 w, m% x4 _
砸冰箱事后西门子公司发布声明称,他们的质量没有问题,并希望消费者理性对待。
. s( b& G$ h; M5 A) z' H
/ z* J- C+ D# \- x0 W7 _0 ` F3 D+ q* C3 r e3 ?' g
8 t" W5 i1 y$ O6 C罗永浩将自己和音乐人左小祖咒、作家冯唐三台西门子冰箱,搬到北京西门子总部前空地上用大铁锤砸烂(图片来源:罗永浩微博)0 w% Z. t; G0 u4 ^: S" j' C9 }1 P5 j
拒绝上门服务 砸冰箱变“罗生门”/ y1 G; u( O8 @9 N
7 c' J% t3 i* T) V8 Z
罗永浩的砸冰箱事件,网络上获得不少支持的声音,觉得这是一个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利益的时代,打击了海外大企业的轻视消费者的做法。不过也带出不少质疑的声音。
_( B* y- D1 N. e4 C# p$ T t& n. J4 S+ m% g: P) {
而《北京商报》11月22日刊登《砸冰箱是假过激还是真没辙?》,文章认为砸冰箱举动如愿以偿地使得罗永浩与西门子的纠纷放大为一个社会公共事件。然而,罗永浩拒绝西门子上门服务的要求,却让冰箱质量问题成为了“罗生门”。目前为止,莫衷一是。
" G6 y! f: Z1 R: u( E5 Y5 h" I- _ a* [! l- M# f
今年2月,日本丰田汽车在全球召回近170万辆汽车、强生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召回50万盒日抛隐形眼镜,但都独缺中国,而去年6月,宜家家居在北美召回336万个存安全隐患的“可疑窗帘”,但中国仍正常销售,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认为外资企业玩双重标准,对消费者冷淡傲慢。8 ~5 b2 o* M$ |9 Z. v3 g! U4 c
- Z% p. F& A+ _3 a& K
4 ?, C' Z' m+ W7 G) t3 U: `, _3 R6 W6 D( {$ u- D6 g' x
近来网络名人罗永浩在西门子总部前,用砸冰箱的方式上演了一出暴力维权秀,以此督促西门子公司承认冰箱门的质量问题及提出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罗永浩微博)
5 O" M- U# r2 N/ {$ e: q. L" M河北频道11月21日刊登了《砸西门子冰箱莫沦为“维权秀”》一文认为,从这个角度而论,个体消费者砸冰箱维权有其必要性。但如果不假手于国家相关部门强力施压,多难有善终。但文章也同时质疑:“从相关人员曾两次致电罗永浩提出上门维修而被拒绝来看,这倒更像是在蓄意、甚至不无恶意地要把事情闹大,这就难免使得中国消费者维权的正义性、合法性大打折扣。”文章甚至认为影响到中国消费者的声誉。
' y( y! I2 U+ V) V6 I0 B; N+ h. @1 F" _
而南方网11月22日署名丙申《砸西门子不算战斗》的评论说:“罗永浩们的砸冰箱表演之所以难让人同情,主要因为他们拒绝赋予打砸以维权的外衣,直言是做秀———既然是做秀,碰上不捧场的,再骂别人不解风情也就太矫情了。再说,消费者维权有多少是胜利的?这几个没通读国情论,别以为自个都是文艺界的宠儿就把自己当外宾,撞上墙了吧?”) \) D5 I: D9 z4 t
7 b4 ~' P. {- l; l
评论还间接批评一些精英看不清状况,认为在中国的国情下,精英其实跟啃白菜帮的小民在一个档次。! e `# J: g9 z! d3 B
4 Y, M) h9 g$ |( b1 `/ `$ F; r k而国际在线专稿《罗永浩砸西门子冰箱的暴力维权方式不可取》也质疑老罗:“拒绝了上门检测的请求,而是采取在网络上和相同经历的用户进行‘串联’, 然后商议集体去西门子总部门前通过砸冰箱的行为艺术来维权。这不禁让人怀疑老罗演出这样一场暴力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7 n$ m! f# W) w1 i0 I
6 k+ P( E4 R) i3 n% f- m) t8 i4 }5 T
“炒作的意义大于维权的意义”
2 x b7 @( A9 V2 E1 i, P5 p8 A- p6 W+ Y& o
德国之声的特约评论员刘逸明也告诉记者:“炒作的意义大于维权的意义,因为是个案,不是普遍现象,再说,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有权威的机构做鉴定。在我看来,这是一种炒作的可能性更大,根本目的是为了挤压外来品牌的市场空间。”
* a' ^8 X, r. S8 ?4 H+ |
* J# `8 z) U' Y% D8 r8 y8 w砸冰箱事件新闻在谷歌和百度上接连几天,都名列新闻排行榜,刘逸明认为:“这就说明嫌疑很大,因为这样的新闻在正常情况下是上不了排行榜前列的。跟以前官方媒体故意抹黑沃尔玛、家乐福很相似。虽然暂时没有证据证明,但事件背后有官方影子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6 c/ Z2 O; R; C( e& @; h' I
& ^, y4 [0 z. E- T# }: c: n同时刘逸明还表示:“除了维权对象是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是跟官方勾结甚深的其它企业,一般情况下,官方不会打压消费维权。消费维权在不是很流行,尤其是在非一线城市。”$ M4 o$ \" G: o* Y# u) e# r+ v
( v9 b0 V. V7 U# K% e; G
最后他强调:“我相信外国品牌比中国品牌的质量可靠得多,即使罗永浩所使用的西门子冰箱真的有质量问题,也不能因此而否定西门子公司。”7 D! e+ U0 C; K$ q7 P! T: i6 X* ]
l/ }8 v6 r9 m( Z" z w“选择性地让你维权 可能变成丑化西方的藉口”2 Y; v% w8 z6 x f! t
, D" i9 l0 F/ u# M! B工程师游精佑则告诉记者,如果罗永浩砸海尔,情况会不一样,解读也会有所不同。但他砸到西门子,因此会有民族主义情绪解读倾向,当然老罗未必会有这情绪。1 Z" g' P6 d! b3 b, A
2 v6 f& Q9 X" [- N7 @/ t他认为老罗这样做风险小,当局不会感冒,还偷偷乐。“任何对国外的产品,(当然精神产品更佳)的负面消息,官方都会把它变成国外都这样,我们这样不应该锱铢必较。我不反对老罗这个举止,但我不会去宣扬。”
; F. J- j. F8 b+ S+ _6 u. V
% l4 }: n' X. ]5 b3 z他认为砸冰箱现场没有出现通常维权常见的警方身影,警方应该是没有得到上面通知,所以选择不作为,但维持秩序并不等于干预甚至制止。所以警方不出现是一种失职。; J' O7 P; I! r1 h6 h7 y# s5 a6 ^
$ q% h; }& w* w8 x' ^9 o+ z7 o
他认为砸冰箱事件有负面效应,“因为类似事情可能会被选择性放大,言语权并不对等,可能会变为丑化西方的一个藉口,而更加纵容国内产品厂家的胡作非为,不被问责。”9 U- w$ C, D/ H' K
7 q9 S' l& t- ~0 c, o! |
他还表示:“目前在维权仍然非常艰难,消费维权相对容易,但也是有选择性地让你维权,以证明还是有权可以让你维的。一旦被戴上影响社会稳定,维权就相当于颠覆了。”因此他认为赵连海为受毒奶侵害的结石宝宝维权遭到残酷打压、坐牢就是一个非常典型案例,“对当局而言稳定是最大的政治”。5 b, r, A- e: w
3 C# c% ]3 Z+ V) A/ u
有民众在网上留言道:“见过砸奔驰的,也有砸宝马的,这次是西门子,总的来说都是外国品牌,从没见过砸国产牌子的,三鹿都没人去砸。干这事儿都是人精,知道仇洋是政府乐见的行为,要是针对国内品牌即使不被维稳怕也被保安打残了。”
" r P1 I) ^$ [5 s6 t) E6 w; y$ `3 y+ T5 ?$ @ y& R' I" C9 M
( m, Y! h- z' G9 [. O% p
( g, X/ {) H! z" M! T( L, M: t( d' A/ Q" m7 {& ^
日本丰田汽车在全球召回近170万辆汽车,中国正常销售;
6 Q; b* d. ~% d v: N强生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召回50万盒日抛隐形眼镜,中国正常销售;! M7 t3 p( [) }7 A8 O
去年6月,宜家家居在北美召回336万个存安全隐患的“可疑窗帘”,中国正常销售;& F8 R7 J3 @6 X. E) P: v, k
中国消费者是史上最可怜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