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天佑斋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
搜索
查看: 975|回复: 19

[灌水] 【看图说话】华科大9天3人跳楼 专家:高校生命教育缺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29 21:3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mg327197762.jpg
9 S- {' n; `4 W3 f; J( c机械博士彭凯峰
/ X9 n4 R7 `, N0 @6 j0 Z$ J2 O6 ] Img327197763.jpg 1 D' {, S# q% u7 ]3 j
建筑学大四学生张骋捷 " _; K1 O( G  h
2 u& l9 L. B) p' f4 b8 a
华中科大学生跳楼事件追踪  记者 赵雪浩
% J* D" p: l. o, J: h. s  核心提示 9天时间里,有着“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华中科技大学像经历了一场梦魇。10月23日,该校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员在本部与同济医学院相继“坠楼身亡”。7天后,一名22岁的建筑系大四学生“跳楼自杀”。一时间,“华中科大学生跳楼事件”成了网络热搜的名词。
5 ?$ g% l5 K; _$ ]0 g  t  亲历了其中一场跳楼事故的华中科大美国教授PW,随后在一个网帖中发出了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用正确的方法去抢救?为什么没有人上来帮助?为什么让他孤独地死去?”/ B) {7 ^; f7 l" U, f+ d4 ]
  而《法制周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虽然事后回忆起来这些跳楼事件都有迹可循,但跳楼者身边的同学和亲人,似乎至今都不明白“他们到底有什么想不开的”。6 R( L3 W% a3 b8 y, [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认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显得尤为突出,亟待关注和解决。连续发生的跳楼事故,反映出我国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
8 _& u% p0 I* C  2011年的这个秋天,对于位于江城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来说,可谓多事之秋。继10月23日一名机械学博士和一名校外人员在其本部与同济医学院“坠楼身亡”后,仅隔7天,一名22岁的建筑系大四学生再次“跳楼自杀”。“华中科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一度成为网络上的热门关键词。
* c% Q$ K* O/ h2 ?9 p  短短9天时间里,这所有着“中南六省第一校”之称的高等学府像入了梦魇般,悲剧接连上演。不管是该校在读生还是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校友,除了对跳楼自杀事件感到极大的震撼外,更是对他们轻易舍弃的青春和生命表示关注。对此,江西师范大学道德与人生研究所所长郑晓江教授认为:“当下的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出现众多问题。高校相继发生学生自杀事件,一方面暴露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凸显出高校对学生生命教育的缺位。”$ D% h( T& Q: l& H8 A
  机械学博士的不归路8 }# y3 Q+ f! y4 F: Q4 [0 w5 f
  11月6日,江城武汉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这所人口近千万的城市,有两场并不起眼的追悼会在举行。两个家庭从此送走了自己最亲的人。2 ?  G5 f0 ]4 T# Z  d4 U
  10月23日,星期日的早晨,27岁的华中科大在读机械博士彭凯峰从所住的西11舍四楼“坠楼身亡”。
  n7 }; T; Q, w7 l+ h  “早上7时57分,宿舍开大门的正说离开门还差三分钟,我突然听到‘砰’的一响,接着两个路过的女孩子尖叫‘有人跳楼了’。”11月7日,华中科技大学西11舍的楼管阿姨回忆起当天的事还记忆犹新,“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楼内的,是学生们搀着我回来的。”
$ k) Q( P/ `0 f5 B  华中科大学生付亚辉在网上贴出的日志称:“8点左右,西11舍一名男性跳楼身亡。美国教授PW刚好路过,听到了落地声,经历了全部的早期现场。教授在第一时间赶到伤者身前,发现其仍然有呼吸、意识清醒。此时旁边已经有人打120以及报警。”然而,在8时20分许,华中科大校医院的两位医生到现场“检查完后,已确认死亡”。
4 Z  f4 S, n! n& w' ?5 U4 X- u  在这起事故发生的一个小时后,上午9时许,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又传出“一名女生坠楼”的消息。不过经确认这名坠楼者为校外人员,已送医院抢救。11月8日,《法制周报》记者经多方核实,这名坠楼者最终没有抢救过来。
8 ~- P4 [9 [4 C3 X6 `  “一天两起坠楼事故,这应该是华中科大60年来最为黑暗的一天。”该校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三女生对记者说这句话时,连连摇头叹息。2 Z2 G$ M. Y! s
  对于彭凯峰,尽管西11舍的楼管阿姨称其“话很少,印象不是很深”,但还是告诉了记者一些内情:10月22日,彭凯峰曾向同楼层的某个博士借手机,给曾供他读书的“干爹”打电话,但电话打通后只是听对方说话,自己一声不吭。在挂断电话后,“他长叹了一口气,还在那位博士的床上躺了一会儿”。
) U7 x" {5 ?& s/ [1 ~  而后,这位被借手机的博士向彭凯峰要电话号码,以便“以后联系”,但彭用很冷淡的口吻说,“没必要,要电话有什么用,也解决不了问题”。
* @; i( B9 Z; K  p: O; \  “当时就感觉到他情绪不对劲。”这位博士事后如是回忆,但毕竟与彭凯峰不是很熟,所以他没有追问“到底怎么了”。4 y0 p4 Y; I9 B/ b; L- _
  而彭凯峰本科时期的同学高川(化名)却称,“国庆节的时候,他还参加了青岛一个同学的婚礼,和大家有说有笑,看不出有任何不对”。但高川同时也说,“听说他在出事前和老板(博士生导师)吵过架,想换导师”。然而,这种说法并没得到校方的正式回应。
4 u9 O, c3 I! |; h# o' c4 P: U4 }( m  2007年,彭凯峰考入华中科技大学进行硕博连读,记者注意到,在本科期间学轮机工程的彭凯峰曾获得过“日本邮船(NYK)奖学金”,成绩还算不错。+ i! r! l0 t4 Q; l# a
  但华中科大不止一位博士生透露,彭凯峰所在专业的博士论文“最近提高了等级,原来只要发几篇D级的论文,现在却需要发B级论文,压力肯定很大”。而记者也了解到,在以“治学严谨”而著称的华中科大,因博士论文不过关而延迟毕业、甚至不能毕业的学生并不罕见。6 N& f: u# p# L
  “话不多,比较内向”是很多认识彭凯峰的人对他的最直观印象。这位“看起来多少有些文弱”的博士生,在10月23日清晨给姐姐打电话时,只说了一句“我很累,想休息了”,然后纵身跳下四楼。3 _7 e) w# z' W5 M* N( u
  “我们同学至今都不明白他的情绪到底是何时起变化的,如果有人能注意到他情绪不对,及时开导他,悲剧也许不会发生。”11月6日,高川对记者感慨。
" ~2 x$ D- I4 E' G( M; @" T  被传染的“坠楼者”?
4 g/ p* {+ ^- X, x6 V; n* \0 m0 z% V  10月31日下午2时许,当22岁的建筑学大四学生张骋捷从华中科大紫崧学生公寓15栋6楼一跃而下后,“整个华中科大弥漫着强烈的紧张气氛”,“三连跳”使得这所知名学府一时间背负了极大的压力。' b7 j& G: _  z( q7 B
  从13时21分起的40分钟内,张骋捷通过自己在人人网上的账号“张骋捷santo”发了四条动态,最后一条称“走得仓促。再见,地球人”。% Q. B0 l5 Y! h- t2 l) }5 S% g
  “当时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在,还是隔壁宿舍的人告诉我的这个消息。”说起张骋捷当天的情况,他的一位室友显得很伤感,“实在没有想到,他有什么想不开的?”
/ v- t4 a& E. u- p9 }6 k8 O  据这位同学回忆,当天上午张骋捷并没有去上“一贯都不喜欢的设计课”,而是在“宿舍里打游戏”,中午的时候,他出去和父亲吃饭,再也没回宿舍。而据华中科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07级学生回忆,张骋捷是在十三栋和十五栋连接处出的事,他应该是从十三栋的楼顶翻到十五栋的楼顶后跳下的。' ?8 ^2 }  n( M/ I6 d. g
  据张骋捷的家属透露,校方对他们称“张骋捷是在14时05分出的事,救护车在10分钟内赶到,14时25分左右医生宣布无生命体征,14时50分警方到场并进行隔离。”
. N1 _6 `6 n2 v! U  11月6日,张骋捷的高中同学从西安、山东、苏州等地自发赶过来为他送行。在诸多同学印象中,他是一个“比较内向、很腼腆”的男生。从2008年到华中科大就读5年制的建筑学以来,至少在大三以前他“成绩还可以”。记者注意到,张骋捷曾获得过“2008-2009年度学习进步奖学金”。他的一位室友表示:“他从大三开始有些变化,开始觉得学习没意思,经常不去上课,出现挂科。”
7 K. }5 R+ ]1 X3 v' _% L  11月1日,华中科大学工处在该校白云黄鹤BBS上发了一篇名为《关于建规学院2008级一本科生坠楼事件的相关说明》,称张骋捷“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抑郁。另外,该生目前还有五门科目不及格”。这则说明招来张骋捷同学和家属的质疑,认为学校不该拿他挂科来说事。
0 ?8 I. N/ J. J/ b& Y7 ]0 j4 X  对于张骋捷为何从大三开始觉得学习没意思,无论是他的高中同学还是室友都百思不得其解,他的一位室友称“问过他为什么,他也不说”。种种迹象表明,在张骋捷大三时,“发生了对他有很大影响的事情,具体什么事我们都不知道。”他的一位高中同学这样总结。
$ x0 I  M8 F( y9 J* H  张骋捷,一个“酷爱摄影、文采不错”的“有文艺范儿”的大四学生,就这样在周围人的不明不白中告别人世,留下了他“精神恍惚的父母”。
5 r) d: v8 X6 x5 c  专家:缺位的高校生命教育7 A3 n8 s1 t' H8 c0 T  w' }: y
  在第一起坠楼事故发生后,华中科大研究生院通过即时在线聊天群向各位研究生发出“多注意、关爱身边的人,有困难和身边的人一起想办法”的提示,却没能阻止悲剧的继续上演。1 }# C1 W3 m6 J5 S
  随后的11月1日,华中科大学工处发文呼吁该校学生“能够更多地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都可以向院系、大学生发展研究与指导中心及学生工作部门的老师求助。”
" T6 E, C$ \! ~1 Q  “事情发生后,学院给我们开了一个哀伤与释放的心理辅导会,请心理辅导老师教我们怎么去合理地发泄情绪,释放哀伤。”建规学院一名08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认为“效果不会很大”。- w) L- c) a- q5 s* x5 B. K' E$ W
  华中科大一名在校生向记者反映,虽然入校时学校办过心理讲座,大一也有公修的心理辅导课,但后来基本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调查和辅导。学校的很多心理讲座与测试都流于形式。6 b+ f! C, j- W+ f
  10月25日,华中科大的外教PW教授通过一个学生的帖子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在帖子里发出了三个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用正确的方法去抢救?为什么没有人上来帮助?为什么让他孤独地死去?”
0 Y! x4 x* K0 n$ c  “其实这位教授问的问题都属于生命教育的范畴,也恰恰反映出了我国高校在生命教育上的缺位。”江西师范大学教授郑晓江说,“包括死亡教育在内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一个现代大学生应备的常识,大学应该提供这样的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社会转型期显得尤为突出,亟待关注和解决。”
+ E* q1 F# E4 N) Y* c  但华中科技大学相关工作人员面对几起坠楼事故的态度却有些让人惊讶。《法制周报》记者在该校党委宣传部提出采访该事时,一位女工作人员称“事情不是都完结了嘛?”当记者“想了解后续情况”时,该工作人员说是“徒增悲伤”。9 u9 r. y: n* u4 C5 H: W: b1 I
  11月8日,当记者离开华中科技大学时,在张骋捷坠楼身亡的紫崧学生公寓外,摆放了一排的《知晓心理常识、助人自助》的宣传牌,但来来往往的学生中没几个人停下来驻足观看。
. c& j" `: D" t4 i# S3 T2 M, @4 {4 ~* V& Z+ 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1: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刺激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1: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了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露水 发表于 2011-11-29 21:59
' U" ^% B. D- ~; o; v. E1 `跳楼都成了时尚的了……前两天我们医院一个病人也跳楼了
  p# F( U& N' T* [$ t4 c: N
生不如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2: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跳楼死的好难看<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2: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想想父母,什么痛苦和困难我都可以忍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siumer 发表于 2011-11-29 22:16
; S! W7 w: q2 ]# [3 R跳楼死的好难看

: B' r+ m3 [! c: }) F6 x将死之人不怕难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2: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薄荷 发表于 2011-11-29 22:37 0 C4 R8 ?8 C9 ]# E( t) z) G. B
只要想想父母,什么痛苦和困难我都可以忍耐!

+ g. z  {  \# b; _2 c: r4 ~所言极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3: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机械滴发过SCI还是比较容易吧,不行来几篇EI也行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29 23: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哎,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佑斋微信小程序

QQ|手机版|小黑屋|西南交通大学 - 天佑斋 ( 蜀ICP备20015072号 )

GMT+8, 2025-5-21 11:45 , Processed in 0.2552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