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入住天佑斋
载入天数...载入时分秒...
搜索
查看: 921|回复: 1

中科院计算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2014年免试生招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7 13: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W; m" q( O; ^& W) G$ S. J

, t1 j  P" ]0 G! U0 M4 b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注册资本7067万元,是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的国有科研事业单位,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4 A. z9 z& v7 ?
+ \; U: T7 k$ u( \; G7 V0 _. ?4 W

& x2 ]) X* M" s7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 v! E/ a1 O% _' w$ R
; y3 U5 }  {! p! C0 J7 w$ Y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中科院计算所针对新一代ICT信息通信技术革命而做出的重要部署,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战略需求而成立的无线通信研究实体,确立了以超级基站为牵引,LTE 基带芯片、无线通信协议栈为支撑的稳定的无线通信学科研究发展方向。凭借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心又被授予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移动计算与智能通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4G 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等3 个部委级实验室机构称号。
/ j# ~' w/ G% ^: [' g8 s1 k3 C# d
# r+ K' }1 g7 Y9 J0 t- l
9 d- G) g) P6 ~* ]% q! \3 `$ M【科研方向】
3 l/ W5 v$ S9 |' ?) r1 c* P; }
8 D5 {* z4 N* `2 n) M5 K2 P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和无线通信产业发展的需要,立志解决国内在宽带无线通信产业方面严重缺“芯”(缺少无线通信基带和RF芯片)少“核”(缺少核心通信协议栈软件)的问题。在中科院“创新2020”以及计算所“一个定位、三个重大突破、五个重点培育方向”的方针指导下,围绕产业需求和无线通信学科发展方向,形成了以
+ M! c4 M/ C: K6 s  I& ~1、超级基站为核心的前沿研发、
" }% f$ p) q# ]/ i8 ]2、具有国际水准的基带处理DSP IP 核的LTE 终端基带芯片5 d8 p  E- T2 n: R1 Q* j! s& K
3、三大系列八套“基站+ 接入网关 ”的LTE 协议栈软件整体解决方案为核心研发工作群  \$ m; f) T- }5 Z5 d

5 ^- u, I: Z, m# S% M
' b! X- Z! J. l/ k7 G【学生培养】7 h+ R8 }& _6 J  _2 x5 @

! u1 ~0 k# F4 i- A+ T& \中心现有工作人员百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读博士十余人,硕士生三十余人,部分人员毕业后加入澳大利亚NICTA研究中心、香港应用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为、百度等国际国内知名公司,也有赴法国赛昂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为国际国内无线通信领域输送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与标兵。
! q1 _- S" G4 w2 u0 ?1 x中心拥有特聘研究员7名,特聘副研究员2名;全部来自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推动了国内外学术文化的交融;此外,实验室还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无线通信联合研究中心以及麦考瑞大学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每年都有交换生前往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活动。9 o. o0 K+ P1 ~7 m( N0 x

" w( c5 w) ?# Z% y/ |  [
- y: P7 @0 T1 k  H( P/ k【2014年免试生信息】2 `& X7 W3 j" v
+ z, B" a8 Q; b1 t
报名时间:即日起-2013年9月(第一轮)( `  x* K# Q* i! h* I
报名方式:通过登录《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推荐免试生申请系统》进行网上申请,网址:http://zhaosheng.gucas.ac.cn/zhaosheng/tms/index.aspx
- I. K: h2 e# w  r$ P7 G9 [拟录取人数:8人
  m# g* F6 E7 a联系方式:email:changbailing@ict.ac.cn
# ]. Y) ]. c7 R5 e( f5 S
/ }/ {5 Q& L/ k. T/ ^& [1 _" L7 R0 [1 S
【导师介绍】4 C6 t8 B& k' w$ J4 x& M+ S
+ G) `# _! i* {. b" y. h8 h
        石晶林,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客座教授,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无线通信实验室客座教授;国家信标委宽带无线多媒体工作组:宽带无线多媒体通信无线资源管理技术标准小组组长;Chinacom2012国际通信学术会议大会主席;澳大利亚国家科学研究基金委外籍评审专家。IEEE WCNC、IEEE ICC、IEEE AusWireless2006、7th IEEE ISCIT'07 、ChinaCom2007/2009 等学术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委员。作为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部863、工信部国家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中科院多个重大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提交标准提案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
# Z- j, i- n# C$ e6 e! S, h0 ^- n
9 B# v5 p( `9 t2 Q  \" \        周一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院“百人计划”引进学者。04年毕业于香港大学电子电机工程系,获博士学位。IEEE会员,IMT-A推进组计算所代表,国际IMT-A通信会议IMTA2009主席。 主要从事尖端无线技术的研究,包括多天线(MIMO)技术,正交频分多址(OFDM),多址接入(CDMA),信道编码,干扰抵消技术,通信中继(Relay),协作网络等多个领域。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和回忆上发表论文超过30篇,其中包括IEEE系列期刊论文9篇。申请美国专利2项。
  L( ]1 ]$ G& m9 o
- C! `) H, G. P9 R        唐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芯片研究和开发,研究方向包括先进信号处理技术及其芯片实现;异构多处理器SoC架构;低功耗,可配置DSP处理器架构;片上网络技术;ESL级设计方法学等,曾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和技术报告。具有丰富的芯片架构设计和前端设计经验,先后成功设计过多款通信芯片,包括以太网/SDH芯片,TD-SCDMA基带处理芯片等,曾在作为核心研发人员参与我国第一代TD-SCDMA终端基带处理芯片的架构设计工作。结合多年的芯片设计经验,著有《数字IC设计-方法,技巧与实践》一书。2005年曾在荷兰Philips Research从事可配置处理器内核及片上网络技术的研究。
! `: C( J5 W- r2 h( F1 e2 h
' \+ A; ^4 u! I        苏泳涛,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TD-LTE基带处理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无线通信基带处理算法及软硬件实现、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的架构及指令集设计、异构多核处理器的实时任务调度、ESL设计方法学等。目前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代LTE芯片的链路级算法设计和仿真、ASIP处理器架构和指令集设计、硬件加速器设计、Firmware设计和RTL仿真验证等工作。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作为课题组成员承担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和1项北京市科委课题的研究工作。共发表期刊和国际会议论文13篇(其中SCI 5篇、EI 8篇),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 r8 f0 x, U, y  d
1 z4 S. b! S9 i5 c! ~
        韩娟,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目前主要从事TD-LTE基带处理芯片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宽带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基带芯片验证测试及系统集成。支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作为核心骨干完成自主知识产权的DSP处理器内核和LTE基带芯片的研发工作,建立完善基带芯片测试验证环境,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发明专利7项。( _, H6 K) b, v* 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9 10:2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正确的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13年9月中下旬  ?; }2 W' u. t4 y& s: I  p
2 s5 a) |; ^0 c( x# R
若有疑问请发邮件联系changbailing@ict.ac.cn(常老师),或拨打电话010-62600712- }- Q& V; l7 |- k
欢迎有意向的同学咨询、报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天佑斋微信小程序

QQ|手机版|小黑屋|西南交通大学 - 天佑斋 ( 蜀ICP备20015072号 )

GMT+8, 2025-5-15 16:32 , Processed in 0.0444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